每天早上刷牙时,看到牙膏泡沫里混着血丝,你是不是也习以为常了?很多人以为牙龈出血只是“上火”,殊不知这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牙周问题不是小事,放任不管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今天我们就来牙周治疗那些事儿,帮你早发现早干预。
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、紧贴牙齿的。如果发现牙龈边缘发红、一碰就出血,或者刷牙时经常见血,大概率是牙龈炎找上门了。这时候牙结石已经开始刺激牙龈,但及时治疗还能完全。可惜很多人选择硬毛牙刷“暴力清洁”,或者用止血牙膏掩盖症状,结果错过佳干预时机。
当牙龈炎发展到牙周炎阶段,问题就多了。你会感觉牙齿变长(其实是牙龈萎缩),牙缝变大容易塞牙,甚吃东西时牙齿使不上劲。这时候细菌已经牙槽骨,就像树根周围的土壤流失,牙齿自然站不稳了。
很多人以为“洗牙能治牙周病”,其实普通洁牙只能清除表面牙结石。对于已经形成的牙周袋,需要更的治疗:
1. 龈下刮治:用精细器械清理牙龈深处的牙结石和细菌,相当于给牙根做深度SPA。治疗可能会打麻药,但现代仪器已经能大幅降低不适感。
2. 激光辅助治疗:对顽固炎症区域,激光能杀菌并促进牙龈愈合,特别适合怕疼或糖尿病等愈合能力差的人群。
3. 牙周夹板固定
:对于松动的牙齿,可以用特殊材料将几颗牙连接成整体,就像给摇晃的栅栏加横杆,既能正常吃饭又能防止脱落。做完牙周治疗不是一劳永逸,维护不好3-6个月就会复发。医生常遇到两类患者:一类是治疗后不按时复查,等牙疼了再来发现又要重新治疗;另一类是购买冲牙器、牙线,但用法错误反而伤牙龈。
正确的居家护理其实很简单: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每天两次用“巴氏刷牙法”(牙刷45度角轻扫牙龈线);牙线不是选项而是必选项,特别是做过治疗的人;每3个月换一次牙刷,别等刷毛开花才换。记住,再贵的电动牙刷也替代不了定期清洁。
误区1: “牙周治疗一次就能好”。是牙周病像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管理,通常需要3-4次系疗。
误区2: “治疗完牙齿会变松”。其实松动是因为之前被牙结石“假性固定”,清除后牙齿需要时间重新适应。
误区3: “年纪大了掉牙很正常”。60岁也该有20颗功能牙,牙周病才是掉牙主因。
相比晚期要做的植牙或骨移植,早期牙周治疗费用可能不到十分之一。建议每年做一次牙周探针检查(医生会用带刻度的小钩子测量牙龈状况),就像给牙齿做体检。特别是孕妇、糖尿病患者、更年期女性等高风险人群,更要注意牙龈变化。
后提醒:如果发现牙龈出血持续两周以上,或者口腔有异味怎么刷牙都去不掉,别犹豫,尽快预约牙周专科检查。牙齿是我们的天然工具,别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