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被牙疼惊醒的滋味,相信很多人都体会过。那种钻心的疼痛让人坐立不安,恨不得立刻把牙齿拔掉。其实,这种要命的牙疼很可能就是牙体牙髓病在作祟。今天,我们就来这个让人头疼的口腔问题。
简单来说,牙体牙髓病就是牙齿硬组织和里面的牙髓组织发生的疾病。牙齿从外到内分为三层:外层是坚硬的牙釉质,中间是稍软的牙本质,里面就是敏感的牙髓腔。当细菌突破前两层防线入侵到牙髓时,就会引发剧烈的疼痛。
常见的牙体牙髓病包括龋齿、楔状缺损、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等。其中龋齿是常见的口腔疾病,据调查显示,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高达70.9%,成年人患龋率也在60%以上。
导致牙体牙髓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:
1. 口腔清洁不到位:刷牙不、不使用牙线,导致细菌堆积形成牙菌斑。
2. 饮食习惯不当:过多摄入甜食、碳酸饮料,给细菌繁殖了温床。
3. 意外损伤:咬硬物、运动撞击等导致牙齿出现裂纹或缺损。
很多人认为"牙疼不是病",这种想法大错特错。牙体牙髓病如果不及时治疗,轻则导致牙齿丧失,重则可能引发全身感染,甚危及生命。
出现以下症状时,建议尽快就医检查:
- 牙齿对冷热刺激敏感,且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
- 咀嚼时出现疼痛
- 晚上平躺时牙齿自发疼痛
- 牙龈肿胀或出现小脓包
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牙髓炎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,等到疼痛发作时往往已经比较了。所以定期口腔检查很重要,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。
根据病情程度,医生会推荐不同的治疗方案:
1. 补牙:适用于早期的龋齿,清除腐质后用人造材料填补缺损。
2. 根管治疗:当牙髓感染无法挽回时,需要清除坏死组织,消毒后充填根管。
3. 拔牙:对于无法保留的患牙,可能需要进行拔除处理。
很多人对根管治疗存在误解,认为"杀神经"会让牙齿变脆。其实现在的根管治疗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配合后期的牙冠修复,治疗后的牙齿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多年。
预防胜于治疗,做好以下几点可以大大降低患病风险:
- 每天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,学会使用牙线
- 减少碳酸饮料和甜食的摄入频率
-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齿清洁
- 避免用牙齿开瓶盖等危险行为
后提醒大家,当牙齿出现问题时,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路边小诊所虽然价格便宜,但消毒条件和治疗质量难以,很可能花了钱却治不好病。
牙齿健康关系到全身健康,千万不要忽视牙体牙髓病的危害。与其等到疼痛难忍时才就医,不如从现在开始就重视口腔保健,让笑容永远灿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