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发边越来越多人开始戴牙套了,地铁上、办公室里,金属托槽和隐形牙套的"出镜率"越来越高。作为一个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老编辑,今天想和大家掏心窝子牙齿矫正那些事儿——不吹不黑,只讲普通人关心的实际问题。
五年前可能还有人觉得"钢牙妹"影响形象,现在反而成了年轻人追求精致的标配。除了审美变化,更关键的是大家终于意识到:一口整齐的牙齿不仅是门面担当,更直接影响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。我见过太多,原本只是牙齿不齐,结果因为清洁不到位引发龋齿、牙周病,后花钱更多。
经常有人问我:"30岁整牙会不会太晚?"其实正畸没有的年龄门槛。上周刚有位45岁的读者分享,她戴隐形牙套两年,现在笑起来比女儿还自信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青少年时期确实是黄金期,骨骼可塑性强,矫正时间更短。成年人虽然也能做,但可能要多花3-6个月。
金属托槽价格亲民(1.5-3万),适合复杂病例;隐形牙套美观方便(2.5-5万),但要自律性够强。有个读者选了便宜的方案,结果总忘记戴保持器,后反弹重做。所以重点不是选哪种,而是能不能坚持配合医生。
很多机构用吸引顾客,却不说后续可能要加收:骨钉费、保持器费、复诊费...我建议签订合同前一定要问清总价包含哪些项目。有位患者在A机构报价2万8,结果后花了4万2,就是吃了这个亏。
这个要看具体牙齿拥挤程度。现在很多可以通过片切(把牙齿磨窄一点)或者扩弓来避免拔牙。但如果是龅牙,可能拔4颗牙更好。重点是多找几位正畸医生面诊,别只听一家之言。
刚戴牙套周确实难受,建议备好冲牙器和正畸蜡。有个宝妈读者分享的经验特别实用:把水果切小块,肉类撕成条,年糕这种黏性食物千万别碰。其实熬过适应期,啃鸡爪都不是问题。
很多人觉得拆了牙套就万事大吉,结果半年后牙齿又歪了。建议是:年全天佩戴,第二年夜间佩戴,之后每周戴2-3次巩固。我见过负责的医生,还会要求患者每年回来复查一次。
别看有些机构装修豪华,关键要看主治医生的资质。认准"口腔正畸学"硕士以上学历,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(COS)会员更靠谱。有个小姑娘图便宜找全科医生做,结果咬合关系越调越乱。
牙齿矫正就像装修房子,是件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事。与其纠结"现在做晚不晚",不如先约个检查。毕竟比起二三十年的使用时间,一两年的矫正期真的不算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