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刷牙时总觉得后槽牙发酸,对着镜子一看,牙面上居然有个小黑点?这可能是龋齿发出的个信号。作为在口腔健康领域观察多年的从业者,今天就来龋齿填充那些事——早发现早处理,别等小洞变大窟窿!
上周遇到个28岁的上班族小林,半年前就发现磨牙上有芝麻大的黑点,当时觉得"不疼不痒没必要补"。结果熬夜加班后突然牙疼发作,检查发现龋坏已经波及牙髓,终花了3000多元做根管治疗。其实龋齿发展分三个阶段:
1. 浅龋期:牙釉质表面出现黑线或白垩斑,像粉笔划过的痕迹,此时补牙200-400元就能解决
2. 中龋期:冷热刺激敏感,能看到明显牙洞,补牙费用约400-800元
3. 深龋期:夜间自发疼痛,可能引发牙髓炎,治疗费直接飙升到千元以上
很多朋友害怕看牙是因为不了解流程。其实现代补牙早已不像传说中的恐怖,标准流程是这样的:
1. 口内检查:医生会用探针轻触龋齿部位,配合X光片判断龋坏深度
2. 去腐消毒:用微创器械清除发黑变软的组织,全程局部麻醉基本无感
3. 填充:根据牙齿部位选择树脂材料,分层次充填并光照固化
4. 咬合调整:让患者试咬蓝纸,避免补料过高影响咀嚼
整个过程约20-40分钟,结束后就能正常吃饭(建议2小时内先别吃硬的)。
现在市面上常见的补牙材料主要有三种,各有优缺点:
玻璃:适合儿童乳牙,含氟能防继发龋,但强度较差容易磨损(150-300元/颗)
复合树脂:前牙美学修复,颜色逼真,后牙使用可能易崩裂(300-600元/颗)
嵌体修复:大数据显示5年使用率超90%,特别适合大面积的牙体缺损(800-2000元/颗)
具体选择要结合龋齿位置、口腔咬合情况,别盲目追求贵的。
经常遇到患者抱怨"补过的牙又坏了",其实八成是护理不当:
① 24小时内避免用补牙侧咀嚼硬物,树脂完全固化需要时间
② 改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,重点清理补牙边缘缝隙
③ 戒掉夜磨牙习惯,必要时定制咬合垫保护
④ 碳酸饮料要减少,酸性环境会加速材料老化
⑤ 每半年做次口腔检查,及时发现继发龋
误区一:"不疼就不用补"——等感觉到疼往往已伤及牙神经
误区二:"材料越贵越好"——前牙和后牙对材料要求完全不同
误区三:"一次就能补好"——深龋可能需要2-3次治疗
误区四:"补完终身保修"——补牙材料平均使用寿命5-8年
后提醒大家,发现牙齿黑线别拖!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,越早处理越省钱省事。下次咱们再"牙缝刷不干净怎么办"这个话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