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昌德亚口腔门诊部的诊室里,常能看到一位戴着细框眼镜的医生低头专注操作仪器,流利的中文里偶尔夹杂几个德语术语。他是舒斯特医生——一位深耕口腔领域23年,手握人类医学与牙科医学双学位的德籍院长。从德国到,这位带着精密种植技术的医师,正用他的与温度改写江西缺牙患者的就诊体验。
舒斯特的履历在口腔界堪称特别。年轻时在德国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,他没有停留在实验室,而是继续攻读了牙科医学学位。这种复合型学术背景让他既懂人体系统运作原理,又精研牙齿功能重建技术。"种植牙不是简单的'打桩子',要综合考虑颌骨状态、咬合关系甚患者的生活习惯。"聊起时,这位院长总会不自觉地用手指在桌面上画出牙齿受力示意图。
2015年,舒斯特带着新一代颌面外科技术来到。在柏德口腔积累大量临床后,如今他在南昌德亚口腔门诊部组建了一支德系技术团队。诊室里那些看似冰冷的德国设备,在他手中变成了实现"快速、、耐用"治疗目标的精密工具。
每天早上8点,舒斯特会提前一小时到诊室调试设备。他坚持使用德国原厂的种植系统,从种植体到愈合基台都严格遵循欧盟医疗标准。"很多患者担心种牙会疼,其实现在的微创技术配合麻醉方案,术中基本没有明显痛感。"说着他拿起一个比米粒还小的种植体模型,"关键是每一步的度控制,误差要控制在0.1毫米级。"
在南昌工作的日子里,舒斯特发现当地中老年患者常有骨量不足的问题。为此他专门引入了侧壁开窗式骨增量技术,通过计算机模拟提前规划植入角度,避免损伤重要神经。有位60多岁的教师患者,上颌骨高度仅有4mm,经他采用穿颧种植方案后,当天就戴着临时牙冠回家了。
不同于人们对德国医生严肃的刻板印象,舒斯特在患者口中是"会讲南昌话的老舒"。他有个特别的习惯:总在治疗椅上多备个颈枕。"种牙有时要仰头一小时,这个小物件能缓解颈椎压力。"这种细节关怀源自他的行医理念——让技术具备人文温度。
有位退休工程师初次面诊时极度紧张,反复询问种植过程。舒斯特没有急着解释技术,而是先带他参观消毒室,演示如何给器械消毒。"当患者看见紫外线消毒柜和高温灭菌流程,焦虑自然就减轻了。"现在这位患者每年都会带自家种的脐橙来复查,成了诊所的"编外宣传员"。
虽然已从业23年,舒斯特仍保持着每月参加学术会议的习惯。诊所的储物柜里整齐码放着历年病例资料,按种植系统类型、骨密度等要素分类标注。近他正在研究动态导航种植技术,通过实时三维影像引导,让种植体植入角度更。
"在德国我们常说,种牙要经得起时间检验。"舒斯特正在筹备建立江西地区的种植牙长期随访数据库。这位把职业生涯献给牙科的医生坚信,真正的医术既要看得见即刻,更要耐得住岁月考验——就像他那些使用超过二十年的德国设备,始终如初。
在南昌德亚口腔的走廊墙上,挂着舒斯特手写的德语格言:"Zähne sind kein Luxus, sondern ein Menschenrecht"(牙齿不是品,而是基本)。这或许解释了为何这位外国医师愿意远渡重洋,在赣江之滨坚守他的牙科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