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京卡瓦口腔种植矫正中心,有这样一位医生:她常被患者称为"细节控",总爱对着牙模反复调整角度;她诊室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,因为总想多留10分钟帮患者确认咬合舒适度。她是李响,一名扎根口腔行业10多年的执业医师,用与耐心重新定义"看牙"这件事。
李响医生的履历没有太多花哨的头衔。大连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,她选择在大连腔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。这段经历让她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习惯——直到现在,她仍保持着每周复盘病例的习惯,办公桌上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着各种特殊咬合情况的处理方案。
选择专注修复领域,源于她早期接诊的一位教师患者。"那位女士因为前牙缺损不敢笑,我们用了3周时间调整瓷贴面形态,当她对着镜子露出笑容时,我突然理解了牙齿对一个人自信的影响。"这段经历促使她开始系统研究面部美学与牙科修复的结合。
与其他医生不同,李响在进行牙齿修复前总会做三件事:观察患者自然状态下的唇型弧度,比对面部中轴线与牙列的关系,了解患者的日常表情习惯。这种被称为"动态美学设计"的方法,让全口义齿修复不再是简单的"装假牙"。
"曾经有位需要咬合重建的患者,传统方案需要磨除大量牙体组织。"李响回忆道,"我们改用分阶段矫正配合微创贴面,既保全了原生牙,终让患者自己都惊讶。"这种对原生牙的珍视,成为她治疗方案的核心理念。
在牙齿矫正领域,李响更像个"定制师"。她从不直接推荐某种矫治器,而是先了解患者的职业需求、生活习惯。"销售员和教师的矫正方案肯定不同,前者需要快速,后者更在意发音影响。"这种因人而异的思路,使她的矫正复诊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有个让她印象深刻: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要求半年内完成矫正。通过计算牙齿速度,结合阶段性片切技术,终在牙齿健康的前提下如期完成治疗。"牙齿是有生理限度的,我们要做的是在范围内找到优解。"
如今在南京卡瓦口腔,经常能看到李响医生做着一件"笨"事——亲手为每位初诊患者绘制咬合分析图。在这个数字化时代,她依然相信笔尖与纸张摩擦产生的思考空间。"电脑生成的图表很,但手绘过程中会发现更多细节。"
从医10余年,李响始终保持着两个习惯:把复杂的治疗原理用生活化比喻讲给患者听;在每个治疗阶段结束后,主动询问患者的饮食适应情况。或许正是这种将融于日常的坚持,让众多患者成为她的"回头客"——不是为了治疗新问题,而是带着家人朋友来寻求同样的服务。
在追求快节奏的医疗环境中,李响医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"匠心"二字。当被问及职业感悟时,她笑了笑:"牙齿治疗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,我们只是用守护每个平凡的微笑时刻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