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通口腔医院的诊室里,总能看到一位戴着眼镜、神情专注的医生,他便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刘桂才。从医20年来,他用一把手术刀为无数患者解决了口腔难题,尤其在复植牙、颌面部治疗领域积累了独到经验。
2003年毕业于国内的刘桂才,并没有停留在基础临床工作。20102013年间,他先后赴美国俄勒冈健康科学技术大学、Legacy Emanuel医院、Portland Providence医院进修,后又前往德国慕尼黑大学深造,专攻颅颌面创伤及治疗技术。这段求学的经历,让他将欧美理念与东方精细化操作融合。
"每次看到患者因颌面部疾病影响咀嚼或面容,我都希望能用小创伤换来佳。"刘医生常这样对团队成员说。正是这份执着,让他在颌面外科手术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技术风格。
翻开刘桂才的从医履历,一组数字格外醒目:主刀完成各类颌面外科手术2500余例。这其中包括颅底切除、颈动脉体瘤治疗等高难度病例,更有大量上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。
令人称道的是他在颌骨巨大囊性病变治疗上的创新——采用射频消融技术实现病灶清除与颌骨保存的双重目标。这项技术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,更避免了传统手术造成的面部塌陷等问题,被业内评价为"在功能与美观间找到平衡点"。
在种植牙领域,刘桂才坚持"量体裁衣"的个性化方案。他特别注重术前三维影像评估,根据患者牙槽骨条件、咬合关系等设计种植路径。"就像盖房子要打地基,种植牙的成功首先取决于术前规划。"他这样解释自己的治疗理念。
曾有位中年患者因长期缺牙导致牙槽骨吸收,辗转多家医院都被告知需要先植骨再种植。经刘医生评估后,采用即刻种植配合微创植骨技术,不仅缩短了治疗周期,更节省了近一半费用。这样的病例在刘医生的诊疗记录中并不少见。
除了临床工作,刘桂才还主持着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,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,其中3篇被SCI。但问及科研成果,他更愿意谈谈临床心得:"论文数据再漂亮,不如患者能正常吃饭说话来得实在。"
每周三上午,刘医生都会组织科室进行疑难病例讨论。年轻医生们都说,佩服刘总能从复杂病情中抓住关键点,给出"接地气"的治疗方案。
从青涩医学生到科室,刘桂才始终保持着对口腔医学的热忱。如今在南通口腔医院,经常能看到他耐心地为患者画示意图讲解病情的身影。"技术可以更新迭代,但医者对患者的心永远不能变。"这句话或许道出了他20年从医路的坚持。
对于未来,刘医生表示将继续深耕口腔颌面外科领域,特别是微创技术在治疗中的应用研究。"希望能让更多患者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更好的治疗。"这简单朴实的愿望,正是一位医者的担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