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深圳宝妈圈里,提到给孩子看牙医,很多人都会想起妈咪知道齿科文创店的李青青医生。这位说话温柔的女医生,已经在儿童牙科领域深耕了12年。每天早晨8点半,她的诊室门口总能看到排队等候的小患者,有的紧张地攥着妈手,有的却蹦蹦跳跳像去见老朋友——这种截然不同的反应,恰好印证了李医生独特的亲和力。
李医生的诊室里挂着许多小患者画的感谢卡,其中一张用彩笔歪歪扭扭写着"谢谢李阿姨让我不怕钻牙"。这或许就是她珍视的职业认可。作为主治医师,她的工作日常涵盖了儿童牙科的各个方面:从3岁宝宝的涂氟,到12岁少年的隐形矫正,每个阶段都能给出建议。
家住南山的女士带着7岁儿子来做窝沟封闭时感慨:"李医生检查时总会蹲下来和孩子平视说话,器械碰到牙齿前一定会先让孩子摸。"这种细节处的用心,让很多孩子消除了看牙恐惧。而在正畸方案设计时,她又会变身"牙齿建筑师",耐心对比不同矫正方式的优劣,据说她的本里记满了各种特殊的牙齿生长情况。
"很多家长以为乳牙坏了不用管,等换牙就好了。"李医生在科普讲座上经常强调,6-12岁是牙齿管理的黄金期。她接诊过不少因乳牙早失导致恒牙排列混乱的,现在都会特别重视预防性治疗。诊所护士透露,李医生研发了一套"牙齿闯关游戏",把涂氟、窝沟封闭变成趣味挑战,孩子们做完治疗还能领到贴纸奖励。
在牙齿矫正方面,李医生有着自己的诊疗哲学:"不是所有不整齐都需要立刻矫正,但该干预时绝不能错过时机。"她会根据颌骨发育情况,建议佳干预期。有位小患者因为及时进行了早期干预矫正,避免了后续需要拔牙的复杂治疗,家长特意送来锦旗致谢。
在深圳潮湿的气候环境下,儿童龋齿率普遍较高。李医生提醒家长特别注意三点:一是新萌出的恒磨牙要及时做窝沟封闭;二是戒除夜奶后要培养刷牙习惯;三是每3-6个月要做检查。她接诊的小患者只有1岁半,因为"奶瓶龋"需要治疗,现在诊所专门配备了适合幼儿的迷你器械。
对于选择牙医,李医生建议不要只看价格:"儿童治疗重要的是建立信任感,可能需要多次就诊才能完成一个补牙。"她表示,好的儿童牙医应该既懂口腔医学,又懂儿童心理。有位小患者前后来了6次才完成治疗,后一次主动爬上牙椅时,诊室里所有人都忍不住鼓掌。
1. 就诊建议选择非紧急情况,先让孩子熟悉环境
2. 治疗前避免用"打针""疼"等负面词汇
3. 乳牙外伤要时间就医,30分钟内佳
4. 定期涂氟比治疗龋齿更重要
5. 矫正好在7岁左右做评估
下午5点,李医生送走当天后一位复诊的小患者。这个戴着牙套的10岁女孩已经能自信地露出金属托槽,和医生击掌约定下次带同学一起来。诊室灯光下,玻璃柜里陈列的乳牙模型闪着微光,记录着1200多个日夜的守护故事。在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里,有这样一位牙医正用与耐心,编织着孩子们关于笑容的健康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