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芜湖 dental 行业中,金思晔医生的名字总与"稳健"和""挂钩。这位拥有28年临床经验的口腔医师,现任芜湖32颗口腔门诊部种植科核心,用近三十年的时光诠释了什么是医者的匠心精神。
1996年踏入口腔医学领域时,金思晔或许没想到会把整个职业生涯献给牙科事业。不同于某些追求速成的医者,他选择了一条更为踏实的道路——在皖南完成系统学习后,先后赴上海第九、口腔进修,将种植牙技术作为主攻方向。这份专注让他在2008年就成为安徽省较早掌握即刻种植技术的之一。
金医生的诊室里常备着三样东西:全景片分析仪、3D导板制作设备和一沓手绘方案草图。"每颗牙都有自己的脾气"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。在种植牙手术中,他既遵循"骨结合"传统理论,又会根据患者牙槽骨密度调整植入角度;对于松动牙患者,他更倾向采用保留天然牙的微创固定方案。
有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:在所有种植体品牌中,他特别偏爱瑞士体系的精密设计,但给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做烤瓷牙时,会亲自调整金属基底冠的厚度以获得更好的美学。这种不盲从设备、不依赖材料的务实作风,正是老派牙医的可贵之处。
面对忐忑的患者,金医生有套独特的沟通方式。不用"骨增量"这类术语,而是说"给牙床加点土";解释全口义齿时比喻成"可拆卸的第三副牙齿"。有位70岁的退休教师今记得,金医生用"搭桥"比喻固定桥修复,让她秒懂治疗原理。
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来源于长期临床观察。他发现很多患者抗拒治疗并非害怕疼痛,而是对未知的恐惧。现在门诊部的年轻医生都在学习他的"生活化诊疗讲解法"。
在数字化浪潮下,金医生保持着清醒认知。诊室引进了CBCT和口扫设备,但他仍坚持手工取模的关键步骤。"机器再也替代不了医生的手感"——这句话在完成一例上颌窦提升病例后得到印证,当时正是凭借多年积累的骨质感触觉,避免了窦膜穿孔风险。
对于时下流行的all-on-4全口种植,他持审慎态度:"不是所有缺牙老人都适合,要考虑颌力分布和清洁难度。"这种不追逐热点的理性态度,反而让他在中老年患者群体中赢得口碑。
脱下白大褂的金医生是个十足的茶道爱好者,诊室茶几下永远备着太平猴魁。他说泡茶和种牙异曲同工:水温如同手术时机,茶叶好比骨粉质量,急不得也慢不得。有患者笑称,在茶香中讨论治疗方案,连打麻药都没那么紧张了。
每周三下午他雷打不动要参加病例讨论会,带着年轻医生分析失败。办公室书架上除了书籍,还有翻旧的《口腔临床决策陷阱》,扉页上写着"敬畏每颗牙齿"。
对于考虑种植牙的患者,金医生总会强调三个要点:首先要评估全身状况,糖尿病控制不佳者需暂缓;其次要了解种植体品牌差异,好比"买车要分清配置";重要的是做好长期维护,定期复查清洁。
他不太赞同过度追求即刻负重:"牙齿和地基一样,稳固比快速更重要。"这种保守但稳妥的治疗哲学,或许正是28年零重大医疗事故的秘诀所在。
在快节奏的当下,这位坚持手工调颌、亲自试戴义齿的老派牙医,用朴素的工匠精神守护着患者的口腔健康。正如他常说的:"好牙医不仅要会治病,更要懂得治人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