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刷牙时牙龈总出血,咬苹果还会留下血印?这可能不是简单的"上火",而是牙周病在作祟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口腔常见病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问题检出率高达90%,但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的性。
牙周病就像口腔里的"隐形",早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的牙龈炎。如果放任不管,细菌会向深层侵袭,发展为牙槽骨的牙周炎。这时你会感觉牙龈萎缩、牙齿变长,吃冷热食物时牙齿发酸。发展到晚期,原本稳固的牙齿会开始摇晃,就像大树失去泥土,终可能导致牙齿脱落。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
2. 持续性口臭:普通漱口难以消除的异味
3. 牙龈颜色变深:从粉红变为暗红或紫红色
4. 牙齿缝隙变大:牙龈萎缩导致的食物嵌塞
5. 牙齿敏感:牙龈退缩使牙根暴露
6. 牙齿轻微移位:咬合时感觉牙齿位置变化
临床数据显示,20-30岁年轻患者占比逐年上升。经常熬夜的上班族、孕期女性、糖尿病患者都是高风险人群。特别是长期吸烟的人,尼古丁会掩盖牙龈出血症状,往往就诊时病情已较。
早期治疗:洁牙配合正确刷牙,1-2周就能改善
中期治疗:需要龈下刮治,分2-4次完成治疗
晚期治疗:可能涉及牙周手术、植骨等复杂手段
记住:每拖延一年,治疗费用可能增加30%-50%
1. 改良巴氏刷牙法:牙刷倾斜45度,震颤清洁牙龈沟
2. 牙线使用:每天少一次清理牙缝
3. 定期洗牙:建议每6-12个月清洁一次
4. 控制血糖:糖尿病患者更要注腔护理
5. 戒烟限酒:降低牙龈血管收缩风险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其实是清除结石后暴露出原有的牙缝
"牙齿松动只能拔掉"——中轻度松动通过治疗可以稳固
"牙周病会传染"——不会通过接吻传染但可能遗传易感性
如果出现脓肿、牙齿明显移位或影响咀嚼的情况,说明炎症已处于期,需要立即进行干预。现代牙周治疗已经实现微创化,配有显微仪器的机构甚能做到治疗。
牙齿的"地基"健康决定着一口好牙的使用寿命。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,定期进行检查,才能避免"老掉牙"提前发生。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再简单归咎于"上火"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