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刷上有血迹,咬苹果时留下红印子,照镜子发现牙龈位置下移...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,可能是牙周组织发出的求救信号。作为从业十年的医美健康顾问,我见过太多把牙龈出血当"上火"处理的,终导致牙齿松动才来就医。今天就带大家了解牙周治疗那些事。
我们的牙齿就像大树,牙周组织就是包裹树根的土壤。当牙龈发炎不及时处理,细菌会向深层侵袭,慢慢"吃掉"支撑牙齿的牙槽骨。这个过程不痛不痒,等出现牙齿移位、咀嚼无力时,骨量往往已流失过半。临床数据显示,35岁以上人群80%的缺牙,始作俑者都是牙周病。
上周接诊的女士就是典型例子。五年前洗牙时医生就提醒她有轻度牙周炎,当时觉得"不疼不影响吃饭"就没治疗。现在前排牙齿已经出现明显缝隙,拍片显示骨吸收达60%,需要做复杂的再生治疗。这样的病例几乎每周都会遇到。
1. 刷牙出血超过3天不缓解,尤其是无诱因自发出血
2. 牙龈颜色变深红,质地从"小波浪"变成"厚面包"
3. 口腔异味怎么清洁都消除不掉
4. 牙齿之间突然出现缝隙或轻微松动
特别提醒戴牙套的朋友,矫治器更容易藏匿牙菌斑。曾有位隐形矫正患者,复诊时发现牙龈下已经形成多个牙周袋,就是因为清洁不到位导致。
很多人对牙周治疗的印象还停留在"刮骨疗伤"的阶段。现在主流的口腔机构都采用诊疗系统,比如:
• 超声波龈上洁治:通过高频振动破碎牙结石,还有抛光功能
• 激光辅助治疗:灭活袋内细菌,出血量减少70%
• 生物凝胶局部应用:替代传统翻瓣手术,创伤更小
对于中重度病例,现在有引导骨组织再生术(GBR)、釉基质蛋白衍生物等生物技术,配合3D打印定制化支抗钉,能让丧失的骨组织重新生长。
做完治疗不是终点。建议:
- 术后1个月使用医生推荐的超软毛牙刷
- 牙线要改成牙缝刷或冲牙器
- 戒烟控糖(血糖高会影响牙龈修复)
- 每3-6个月做一次维护
上周复诊的刘先生就是个正面教材。他完成系疗后,严格使用带照明镜的冲牙器,配合含亚锡的专用牙膏,两年复查牙周袋深度从5mm到2mm,牙龈边缘线条也明显改善。
× 洗牙会让牙缝变大(其实是被牙结石撑大的缝隙暴露了)
× 治疗一次就能(需要按疗程和定期维护)
× 只有老人才会得牙周病(大学生因熬夜得牙龈炎的越来越多)
后提醒:备孕女性务必做牙周检查!妊娠期激素变化会使原有牙龈问题加重,而牙周致病菌可能通过影响胎儿。临床上遇到过孕28周因牙周脓肿引发早产的。
牙齿是我们使用频率高的器官,却容易被忽视。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急着换牙膏,建议先预约个牙周检查。毕竟再好的假牙,也不如自己的原装牙齿用得舒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