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很多人觉得"牙齿没疼就不用管",殊不知这种慢性炎症正在悄悄牙齿的根基。临床上超过80%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它不仅是口腔健康的大,更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全身健康密切相关。
当牙菌斑长时间堆积在牙龈边缘,钙化形成牙结石后,细菌会持续刺激牙龈。初期表现为牙龈红肿、出血(牙龈炎),此时及时清洁还能完全。但如果放任不管,炎症会向深层扩散,导致牙槽骨吸收、牙齿松动(牙周炎),就像树根周围的泥土流失,大树再好也会倒下。
• 刷牙/啃硬物时牙龈出血(非外伤引起)
• 口腔异味难以消除
• 牙龈从粉红色变为暗红色
• 牙齿看起来变长(牙龈萎缩)
• 牙齿松动或移位
出现3个以上症状,建议尽快做牙周检查。
根据程度,治疗分为三个阶段:
1. 基础治疗:超声波洁治(洗牙)+龈下刮治,清除可见菌斑结石
2. 手术治疗:翻瓣术、引导组织再生术等,适用于骨缺损者
3. 维护期:每3-6个月复查,防止复发
值得注意的是,中重度牙周炎需要3-6个月的系疗,绝不是一次洗牙就能解决的。
工具选择:小头软毛牙刷+牙线/间隙刷,电动牙刷振幅建议不超过6mm
清洁技巧:巴氏刷牙法(45度角震颤),每晚使用牙线清理牙缝
定期检查:即使没有症状,每年也应做1次洁牙和牙周探查
误区一: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牙缝本是结石占据的位置
误区二:"牙齿松了就该拔掉"——轻度松动通过治疗可稳固
误区三:"治疗一次就能"——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
1. 孕妇:激素变化会加速牙周病发展
2. 糖尿病患者: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易感染
3. 吸烟者:尼古丁会掩盖出血症状,延误就诊
牙周病的可怕在于它的隐匿性,等感觉到疼痛时往往已到中晚期。记住:牙龈出血不是"上火",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。越早干预,越能保住天然牙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