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可能是牙周发出的求救信号。很多人以为牙龈红肿只是"上火",其实80%的成年人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健康。
新口腔健康调查显示,35岁以上人群中,近存在牙龈炎或牙周炎。初期可能只是刷牙出血,但随着病程发展,会出现牙龈萎缩、牙齿松动,终导致牙齿脱落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牙周细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,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都存在关联。
1. 刷牙时牙龈出血,这是早的警告信号
2. 牙龈颜色变深红,伴有肿胀或疼痛
3. 口腔出现持续异味,即使刷牙也难以消除
如果发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。早期干预治疗好,费用也相对较低。
常规治疗分为四个步骤:首先是检查,用探针测量牙龈沟深度,配合X光片评估骨质状况。然后进行龈上洁治(俗称洗牙),清除可见的牙结石。接下来是关键的龈下刮治,使用特殊器械清理牙龈深处的菌斑。后进行抛光上药,有些情况需要配合局部用药。
对于重度患者,可能需要牙周手术或激光治疗。整个过程会有轻微不适,但现在都有技术,完全在可承受范围内。治疗后1-2天可能会有短暂敏感,这是正常的组织修复过程。
完成治疗只是步,日常维护才是长期成功的关键。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缝刷,掌握正确的巴氏刷牙法。每半年到一年需要洁牙一次,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一样。特别提醒吸烟人群,烟草会加速牙周组织,治疗会扣。
洗牙会让牙齿变松吗? 这是常见误解。牙齿松动是因为原本支撑它的组织已经被,洗牙只是清除了掩盖问题的"障眼物"。
治疗需要几次? 轻度一般1-2次即可,中重度可能需要3-4次,每次间隔1-2周。
能吗? 牙周炎像高血压一样需要长期管理,但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。
其实牙周病完全可防可控。除了正确刷牙,建议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缝。选择含氟牙膏,饭后漱口也有帮助。值得关注的是,压力大、熬夜会降低免疫力,可能加重牙龈炎症。保持规律作息,均衡饮食,都是保护牙周健康的重要环节。
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。花在牙周护理上的每一分钟,都是在为未来的生活质量投资。如果你已经发现有文中提到的症状,建议尽早预约牙科检查,别让小问题发展成大麻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