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糖时突然硌到硬物,照镜子发现牙齿缺了一角——这种经历很多人都不陌生。当牙齿出现龋坏或缺损时,补牙就成了常规的修复方式。但你知道吗?同样是补牙,有人能用十几年,有人不到一年就脱落,这背后的差异究竟在哪里?
目前常见的补牙材料主要有三种:银汞合金、复合树脂和玻璃。银汞合金强度高但美观度差,多用于后牙修复;复合树脂颜色接近真牙,适合前牙区;玻璃则多用于儿童乳牙修复。从耐用性来看,银汞合金通常能维持10-15年,复合树脂约5-8年,而玻璃相对较短。医生会根据龋洞位置、大小为你推荐合适材料。
同样的材料,不同医生操作可能天差地别。合格的补牙需要腐质、、严密填充。有个细节很多人不知道:补牙时如果隔湿不到位,唾液污染会显著降低材料粘接强度。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诊所会使用橡皮障隔离术区,虽然操作时间延长,但能大幅提高补牙。
刚补完牙的那段时间特别重要。树脂材料完全固化需要24小时,这期间要避免咬硬物。日常护理中要注意:使用含氟牙膏、学会巴氏刷牙法、牙线清洁邻接面。临床发现,定期洗牙(每年1-2次)的患者,补牙材料脱落率比从不洗牙的低67%。
磨牙承受的咬合力是前牙的3-5倍,所以后牙区的补牙更容易磨损。如果是邻面龋,补牙后要特别注意牙线清洁,否则容易发生继发龋。对于大面积缺损的牙齿,医生可能会建议嵌体修复而非直接充填,这种定制修复体的边缘密闭性更好。
总用补过的牙齿开瓶盖、咬螃蟹壳?这无异于式使用。建议避免的食物清单包括:年糕、牛轧糖等粘性食物,冰块、坚果等硬物,话梅、柠檬等酸性食品。有个实用建议:补牙后可以养成双侧交替咀嚼的习惯,这样能均衡分担咬合压力。
后要提醒的是,补牙不是一劳永逸的修复方式。即使没有不适,也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补牙状态。当发现填充物边缘发黑、有明显台阶感,或是吃东西敏感时,就要及时就诊。记住:早期的重新修补,往往比坏了再修要简单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