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笑容是纯真的礼物,而健康的牙齿是这份礼物的基础。很多家长觉得乳牙迟早要换,出了问题不用管,这种想法其实大错特错。今天我们就来儿童牙齿治疗那些事儿,帮您避开常见误区,给孩子一口好牙。
邻居家5岁的童童前段时间总喊牙疼,妈妈发现他后槽牙有个黑洞,觉得"反正要换牙"就没处理。结果一个月后孩子半边脸肿了,去医院才发现蛀牙已经感染到牙根,连累恒牙胚都受到了影响。这样的例子在诊室里太常见了。
乳牙要在口腔里服役6-10年,它们不仅影响孩子吃饭发音,还直接关系到恒牙的发育。如果乳牙龋坏提前脱落,旁边的牙齿会倾斜移位,导致恒牙没位置生长,将来很可能需要做牙齿矫正。更别说龋齿引起的疼痛会影响孩子进食和睡眠,长期单侧咀嚼还可能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。
1. 奶瓶龋:很多家长习惯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,奶粉中的糖分整夜附着在牙齿上,导致上门牙大面积龋坏。建议1岁后戒除夜奶,每次喂奶后喂点清水。
2. 窝沟龋:孩子6岁左右长出的"六龄齿"表面凹凸不平,特别容易藏匿食物残渣。做窝沟封闭能有效预防,整个过程,就像给牙齿穿雨衣。
3. 牙齿外伤:活泼好动的年纪难免磕碰,如果整颗牙脱落,要立刻把牙齿放回牙槽窝或泡在牛奶里,30分钟内就诊高。
很多家长头疼的就是孩子死活不肯张嘴。其实可以试试这些方法:治疗前一周开始读《牙医怕怕》之类的绘本;就诊时带上孩子熟悉的玩偶"陪诊";提前和医生沟通使用草莓味补牙材料;关键的是一定要保持轻松,您的紧张情绪会传染给孩子。
现在很多儿童牙科诊所都布置得像游乐场,候诊区有滑梯,治疗时能看动画片,结束还能选小玩具奖励。建议就诊可以先带孩子去熟悉环境,单纯检查不治疗,消除陌生感。
0-3岁:出牙后就要用纱布清洁,2岁开始使用儿童牙刷。注意不要口对口喂饭,避免传播致龋菌。
3-6岁:家长要帮孩子刷牙到6岁,这个阶段建议每3个月涂氟一次。发现牙齿发黑、有缺损要及时检查。
6-12岁:替牙期要特别注意清洁,乳牙滞留要及时拔除。可以开始使用牙线清洁后牙,运动时戴护齿套。
很多家长纠结什么时候戴牙套合适。其实分两种情况:如果是地包天这类影响骨骼发育的情况,4-5岁就要干预;如果是单纯牙列不齐,一般等换完牙(12岁左右)再矫正更好。现在有隐形矫正器可供选择,不像传统钢牙那么影响美观。
要提醒的是,街边那些"七天快速矫正"的千万别信。正畸是精细的医学行为,不正规的操作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
1. 巴氏刷牙法:牙刷斜45度放在牙龈边缘,小幅震颤,每个面刷15下。很多孩子刷牙就像锯木头,只磨中间部分,两侧和牙龈缘根本没清洁到。
2. 控制甜食频率:比起吃糖的数量,吃糖的次数对牙齿伤害更大。与其每天给3颗糖,不如周末一次给10颗。
3. 定期检查:即使没有症状,也应该每半年检查一次。有些龋齿从表面看只有小黑点,其实内部已经蛀了大洞。
看着孩子绽放无忧无虑的笑容,是每个父母大的幸福。从小培养良好的口腔习惯,不仅能省下巨额治疗费,更能让孩子受益终生。如果您发现孩子牙齿有问题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,别让小小的蛀牙变成大麻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