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喝口冰豆浆突然疼到太阳穴,半夜牙神经一跳一跳睡不着——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。遇到牙疼,有人吃止痛药硬撑,有人忙着搜"偏方",其实这可能是牙体牙髓在。作为在口腔科工作多年的从业者,今天就用直白的话告诉大家:牙齿问题拖不得,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真省钱。
把牙齿比作房子,外层的牙釉质是屋顶,中间的牙本质是墙壁,里面的牙髓就是藏着神经血管的"心脏"。当蛀牙突破屋顶墙壁,或者牙齿意外磕碰出现裂缝,细菌就会攻入牙髓腔。这时身体会启动防御系统,通过疼痛发出求救信号:
- 喝冷热水像触电般刺痛(可能只是牙釉质受损)
- 不吃不喝也持续胀痛(细菌已感染牙髓)
- 牙龈鼓起小脓包(炎症扩散到根尖)
- 咬东西像踩地雷(牙根周围发炎)
听到"杀神经"三个字就腿软?现在的根管治疗早就不是老辈人说的"受刑"了。正规机构会用显微根管技术,配合麻醉和橡皮障隔离,过程就像在牙齿里做精细微创手术:
1. 开髓引流:在牙齿顶部开小米粒大的通道释放压力,立刻缓解剧痛
2. 清理:用比头发丝还细的器械清除坏死组织,3D冲洗消毒
3. 严密充填: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封堵根管,杜绝二次感染
4. 冠修复体:给治疗后的牙齿装上保护盔甲,避免劈裂
误区一:"牙不疼=没病"
牙髓炎后期神经坏死反而痛感消失,但细菌仍在牙槽骨,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就医,这时可能只能拔牙。
误区二:"根管治疗=一劳永逸"
没有及时做牙冠保护的牙齿,咬硬物容易劈裂,到那时种植牙的费用够做十次根管治疗。
误区三:"孕妇不能治牙"
孕中期(4-6个月)是相对的治疗期,放任感染可能引发早产,局部麻醉对胎儿的影响远小于炎症本身。
20分钟法则:饭后20分钟内刷牙或漱口,阻止细菌产酸腐蚀牙齿
6个月提醒: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小洞早补只要200元,拖到根管治疗要2000+
45度角度:刷牙时牙刷倾斜45度清洁牙龈沟,这里是蛀牙高发区
后提醒大家:如果突然出现剧烈牙痛,可以暂时含服甲硝唑(孕妇禁用)缓解,但一定要在24小时内就医。牙齿的损伤不可逆,别把止痛药当救命稻草,及时治疗才是对自己钱包大的仁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