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冰妈妈近发现7岁的女儿总是捂着左边脸颊吃饭,仔细检查才发现后槽牙有个发黑的小洞。"乳牙坏了不用管?""反正要换牙"——这些常见的认知误区,可能正在伤害孩子的口腔健康。今天我们就来儿童牙齿治疗那些必须知道的事。
很多家长认为乳牙迟早要换,蛀了也不用管。实际上,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发育。临床数据显示,乳牙龋坏可能导致恒牙排列不齐、釉质发育不良等问题。特别是6-12岁替牙期,口腔里既有乳牙又有恒牙,更需定期检查。
"上次带娃补牙,三个护士都按不住"——这样的场景在儿科牙科很常见。建议治疗前做好这些准备:用牙科玩具模拟治疗过程、选择儿童友好型诊所、治疗当天带件孩子熟悉的玩具。现在很多机构都配有动画放映室,让孩子在放松环境中完成治疗。
0-3岁:出牙后就要开始清洁,用纱布蘸温水擦拭牙床。2岁前建议做次口腔检查。
3-6岁:培养自主刷牙习惯,推荐使用含氟牙膏(豌豆大小)。
6-12岁:重点关注"六龄齿"窝沟封闭,这是容易发生龋齿的恒牙。
12岁以上:可以开始牙齿矫正评估,但不必过早干预。
1. 补牙材料吗?
现在常用的树脂材料不含金属,生物相容性好。
2. 拍片有辐射吗?
儿童专用牙片机辐射量相当于吃两根香蕉。
3. 麻醉影响智力吗?
局部麻醉药2-3小时就能代谢,不影响健康。
4. 治疗需要几次?
简单补牙1次完成,根管治疗需要2-3次。
5. 费用能报销吗?
部分基础治疗项目已纳入少儿。
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,建议尽快就医检查:吃饭总用一侧咀嚼、突然拒绝吃冷热食物、晚上磨牙声明显、牙龈经常出血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有些蛀牙从表面看不出来,需要通过设备检测。
除了每天两次刷牙,建议给孩子准备这些护牙小工具:牙线棒(清洁牙缝)、含氟漱口水(强化釉质)、咬合垫(防磨牙)。控制甜食摄入频率比控制总量更重要,吃完黏性食物后建议立即漱口。
好的儿科牙医不仅要技术,更要懂儿童心理。建议选择:具备儿童口腔执业资质的医生、诊所有儿童诊疗区、采用渐进式适应治疗方案的机构。初次就诊可以先做简单检查,建立信任再开展复杂治疗。
孩子的牙齿健康需要家长、医生和孩子三方共同守护。建议每3-6个月做一次常规检查,把牙齿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。毕竟,灿烂的笑容是给孩子好的成长礼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