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一听到“牙周治疗”,就觉得这只是洗牙或者简单处理一下牙龈出血。其实不然,牙周治疗是一整套系统化的口腔健康管理方案,它针对的是牙齿的“地基”问题。今天,我们就来牙周治疗具体包括哪些步骤,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维持长久的牙齿健康。
牙周病主要是由牙菌斑和牙结石引起的牙龈及牙周组织炎症。早期可能只是牙龈红肿、刷牙出血,很多人不太在意。但如果不及时处理,炎症会逐渐蔓延到牙槽骨,导致牙龈萎缩、牙齿松动甚脱落。定期的牙周检查和基础治疗,是阻断这一进程的关键。
阶段:牙周基础治疗。这是常见的一步,主要包括洁牙和龈下刮治。医生会通过器械清除牙齿表面及牙龈以下的牙结石和菌斑,减轻炎症。很多人在这一步之后,牙龈出血和异味问题就明显改善了。
第二阶段:牙周手术。如果基础治疗后牙周袋仍然较深,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牙周 flap 手术,翻开牙龈更地清除病灶,必要时还会植入骨粉促进牙槽骨再生。这类手术听起来有点吓人,但其实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,过程并不痛苦。
第三阶段:修复与维护。治疗后,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并定期回访复查。牙周健康是一个长期维护的过程,并非一劳永逸。
除了已经出现牙龈出血、口腔异味等症状的人群,以下几类人也应格外注意:长期吸烟者、糖尿病患者、孕妇以及正畸治疗中的患者。这些群体牙周疾病的发生率和进展速度往往高于常人,早期干预尤为重要。
现在的牙周治疗已经越来越注重舒适性。基础治疗通常无需麻醉,或仅使用表面麻醉膏。而手术类治疗则会进行局部麻醉,过程中基本感觉不到疼痛。术后因人而异,一般几天内可正常饮食,一周左右牙龈组织可基本愈合,但完全稳定可能需要一三个月。
很多人以为牙周治疗只是应对当下问题,其实它更核心的价值在于阻止牙齿松动和脱落,避免日后做种植牙或镶牙的更大花费。真正意义上的“老掉牙”并不是自然现象,而是牙周病长期发展的结果。定期治疗和日常维护,完全可以让你七八十岁依然保留大部分真牙。
如果你近期刷牙经常出血、牙龈反复肿痛,或者发现自己牙齿好像“变长了”(其实是牙龈萎缩),建议尽早去口腔机构做一个的牙周检查。越早干预,越好,痛苦越小,花费也更低。
温馨提醒:本文仅作知识科普,具体治疗方案需经医生面诊后制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