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夜被牙疼惊醒,喝口水都像触电——如果你也有过这种经历,很可能遇上了牙体牙髓病。作为口腔科常见的急症之一,它不像蛀牙那样温和,发作时往往让人坐立难安。今天我们就来,这颗“定时炸弹”究竟该怎么拆。
当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被细菌攻破,蛀牙就开始了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如果放任不管,细菌会继续向里钻,穿过牙本质直达牙髓腔。这里的牙髓组织富含神经和血管,一旦感染,立刻会用剧烈疼痛向你“”。咬硬物突然酸痛、冷热刺激持续疼痛、甚无缘无故阵发性剧痛,都是典型信号。
临床上见过太多患者,早期只是偶尔敏感,拖着不去检查,直到某天疼得脸颊肿胀才匆忙就医。这时往往已经发展成急性牙髓炎,甚引发根尖周脓肿。事实上,当牙齿出现以下情况时,就该警惕了: • 吃甜食后持续酸软超过30秒 • 夜间出现自发性抽痛 • 牙龈上鼓起小脓包 早期治疗可能只需要简单补牙,拖到后期就可能需要根管治疗了。
听到“杀神经”就发抖?现在的显微根管技术早已升级。在口腔显微镜辅助下,医生能清理感染的牙髓,用生物相容性材料严密填充根管,整个过程就像给牙齿做“血管支架手术”。全程基本,还能保住天然牙,避免拔牙后镶牙的麻烦。
① “不疼就是好了”——牙髓坏死後疼痛可能暂时消失,但感染仍在扩散 ② “根管治疗一次就能完成”——复杂病例需要2-3次复诊确保灭菌 ③ “治疗后牙齿永远不会坏”——没有牙髓供给营养的牙齿更脆弱,建议做牙冠保护
1. 每年洗牙时顺便做次全口检查,蛀牙早发现早处理 2. 刷牙时重点清洁后牙咬合面,这里窝沟容易藏细菌 3. 牙齿缺损及时修补,别给细菌留“后门”
牙齿问题从不会自行好转,拖延只会让治疗更复杂。下次牙齿给你发“求救信号”时,别犹豫,及时找医生看看。毕竟,没有什么比原装牙齿用着更顺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