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时留下血印?这可能不是简单的"上火",而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牙周病被称为"牙齿的隐形",我国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90%,但多数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的性。
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如果持续一周以上需警惕
2. 持续性口臭:牙菌斑堆积会产生特殊异味
3. 牙龈红肿:发炎的牙龈会呈现暗红色
4. 牙齿变长:实际是牙龈萎缩导致的牙根暴露
阶段:牙龈炎
牙菌斑堆积刺激牙龈,此时完全可逆
第二阶段:轻度牙周炎
出现牙周袋,牙槽骨开始吸收
第三阶段:重度牙周炎
牙齿松动移位,可能面临拔牙风险

1. 每年洗牙1-2次:清除牙刷够不到的牙结石
2. 使用巴氏刷牙法:45度角震颤刷牙龈沟
3. 牙线替代牙签:避免损伤牙龈乳头
4. 戒烟:吸烟者牙周病风险高3-6倍
5. 控制血糖:糖尿病患者更易患重度牙周炎

早期治疗:200-500元(洁牙+抛光)
中期治疗:800-3000元(龈下刮治)
晚期治疗:5000元以上(可能需植骨手术)
记住:治疗越早,费用越低,痛苦越小。
误区1:牙齿不疼不用治
牙周病早期几乎没有疼痛感
误区2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
牙缝本就是被牙结石撑大的
误区3:漱口水能代替治疗
只能辅助清洁,无法消除已形成的牙周袋

孕妇:激素变化易引发"妊娠期牙龈炎"
青少年:正畸期间更需加强清洁
老年人:假牙边缘容易堆积菌斑
选择软毛牙刷,每3个月更换
饭后清水漱口,30分钟后再刷牙
定期做牙周检查,建议每半年一次
牙周健康不仅关乎牙齿,更与心脏病、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相关,千万别等到"老掉牙"才后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