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牙时牙龈出血、吃东西牙齿发酸、口气越来越重……这些看似小问题,可能暗示你的牙周已经亮起红灯。牙周治疗并非只是"洗牙那么简单",而是针对牙龈、牙槽骨等牙齿支持组织的系统性治疗。今天我们就来,哪些人需要做牙周治疗,以及治疗过程中你需要了解的事。
很多人觉得"牙龈红肿出血是上火",其实这正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形成牙结石,就会刺激牙龈发炎。如果不及时干预,炎症会逐渐向深层蔓延,终导致牙槽骨吸收。临床常见的情况是:患者因为前排牙齿移位才来就诊,拍片发现骨量已流失三分之一以上。
以下几种表现尤其要警惕:晨起口腔有味、牙龈颜色暗红、牙齿突然出现缝隙、冷热敏感加剧。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牙周探查,医生会用特殊探针测量牙龈沟深度,3mm以上就要引起重视。
标准的牙周治疗通常分三步走:阶段是基础治疗,包含全口洁治(洗牙)和龈下刮治。医生会采用超声波或手工器械,清除牙龈上方和下方的菌斑结石,这个过程可能需要2-4次才能完成。很多人反映刮治后牙齿遇冷敏感,这是牙根表面暴露的正常反应,一般两周左右会缓解。
对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,可能需要牙周翻瓣手术。在局部麻醉下,医生会暂时翻开牙龈瓣,直接清理感染的牙根面和骨组织。现在还有激光辅助治疗等微创方式,更快。整个治疗周期根据病情需要1-3个月不等,治疗后每3-6个月需要复查维护。
做完牙周治疗不代表一劳永逸,日常维护才是关键。首先要改变刷牙方式:建议选用小头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,重点清洁牙龈边缘。牙线使用要成为习惯,对于牙缝较大的患者,冲牙器能更清除食物残渣。
抽烟会显著加重牙周病,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抑制牙龈修复能力。糖尿病患者更要严格控制血糖,血糖波动会加速牙槽骨。另外提醒爱喝碳酸饮料的年轻人,长期酸性环境会腐蚀牙根表面,增加牙周治疗难度。
"洗牙会不会让牙缝变大?"这是多人担心的问题。实际上牙缝本就存在,只是之前被肿胀的牙龈和结石填满。规范的洁治不会损伤牙齿,反而能阻止病情恶化。
"治疗过程很痛吗?"现在多数机构都配备表面麻醉凝胶,刮治前会先涂抹在牙龈上。对于特别敏感的患者,还可以选择镇静。只要及时治疗,大多数人都无需忍受剧烈疼痛。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孕妇在孕中期(4-6个月)应该完成牙周检查。妊娠期激素变化会加重牙龈炎症,但简单的洁治在这个阶段是的,可以降低早产风险。
预防牙周病其实很简单:每天有效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;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;发现牙龈出血不要用漱口水掩盖,及时就诊。对于戴牙套或种植牙的人群,更要注重清洁工具的使用。
牙齿就像大树,牙周组织就是滋养它的土壤。及早干预治疗,80%的牙齿都能终身保留。下次刷牙时如果发现牙膏泡沫带粉红色,别犹豫,这份"红色警报"值得你抽空去趟牙科诊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