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刷牙出血”“牙龈红肿”——这些看似小问题,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很多人以为牙周病只是“上火”,却不知它已被卫生组织列为第二大口腔疾病,我国成年人患病率高达90%以上!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聊透这个悄悄牙齿的“隐形”。
牙周病的罪魁祸首是牙菌斑,但下面这些行为会加速它的力:
1. 刷牙像“耍太极”:草草刷几下、漏掉牙缝,牙结石堆积成山。
2. 把牙签当“救星”:用牙签猛戳牙缝,反而让牙龈萎缩更快。
3. 抽烟解压一时爽:烟草会抑制牙龈修复能力,老烟民牙齿松动风险高3倍!
阶段1:牙龈炎——刷牙出血、口臭加重,此时及时治疗可完全逆转。
阶段2:早期牙周炎——牙龈萎缩、牙缝变大,吃冷热食物突然敏感。
阶段3:中度牙周炎——牙齿开始轻微松动,咬苹果可能留下血印。
阶段4:重度牙周炎——牙齿移位甚脱落,50岁可能就要戴假牙!
1:洗牙≠伤害牙齿
每年1-2次洗牙能清除牙刷够不到的牙结石,超声波振动不会磨坏牙釉质。
2:漱口水不能代替治疗
漱口水可暂时抑菌,但无法清除已形成的牙结石,治标不治本。
3:孕期更要警惕
激素变化会让牙龈更脆弱,孕妇患牙周炎可能增加早产风险。
4:糖尿病是“双向伤害”
血糖高的人更容易得牙周病,而牙周炎又会加剧血糖波动。
5:种植牙也怕牙周病
即使做了种植牙,如果不控制炎症,种植体周围同样会发炎脱落。
1. 升级清洁工具
扔掉硬毛牙刷,改用小头软毛牙刷,配合牙线清理牙缝,冲牙器更适合戴牙套人群。
2. 学会“333刷牙法”
每天刷3次、每次3分钟、饭后30分钟内刷,重点清洁牙龈和牙齿交界处。
3. 定期做“口腔体检”
即使不疼不痒,每年也要做一次牙周探诊检查,早发现能省下大笔治疗费。
如果已经确诊牙周炎,别被这些传言误导:
- “吃点药就好”→ 急性期可缓解症状,但必须配合龈下刮治
- “治疗一次管终身”→ 需要每3-6个月维护治疗
- “松牙必须拔掉”→ 轻度松动通过牙周夹板固定还能挽救
后提醒:牙齿和牙龈没有再生能力,别等“亡羊”才想“补牢”。下次刷牙时多花2分钟关注牙龈状态,可能让你70岁还能啃甘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