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膏泡沫带着血丝,咬苹果留下血印...这些被很多人忽略的小细节,其实是牙齿发出的求救信号。从事口腔健康科普工作多年,我发现大多数人要等到牙齿松动才想起来就医,这时候治疗难度和治疗成本往往已经翻倍。
上周遇到一位36岁的设计师,他说自己从小刷牙就出血,一直以为是"上火"。直到前牙开始移位影响美观,检查才发现已经发展到中度牙周炎。这样的在临床上太常见了。牙周病就像沉默的牙齿,早期几乎没有疼痛感,等你察觉时往往已经错过佳干预时机。
这三个信号出现任何一个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:
很多人一听"治疗"就害怕,实际上早期的牙周治疗可能比你想象的简单得多。根据炎症程度不同,常规会经历这几个阶段:
医生会用特殊的探针测量牙龈沟深度(完全),配合X光片查看牙槽骨状况。整个过程10分钟左右,就像常规体检一样简单。
也就是常说的"洗牙",但洗牙包含龈上洁治和抛光两个步骤。现在的超声波洁牙设备配有喷水降温系统,敏感人群也可以选择舒适化洁牙服务。
对于牙龈下存在牙结石的情况,需要进行龈下刮治。这个步骤通常会分2-4次完成,每次处理部分区域,过程中会使用表面麻醉确保舒适。
见过不少患者花大价钱做完治疗,半年后又复发的情况。维护期护理其实比治疗本身更重要:
特别提醒:市面上有些声称"一疗程牙周炎"的产品,这类宣传往往不符合医疗规范。牙周病需要科学系统的治疗和长期维护,没有捷径可走。
现代牙科都有完善的镇痛方案。轻度治疗基本无感,较深的刮治会使用表面麻醉凝胶。实际体验可能比你想的轻松很多。
基础洁治和简单刮治大部分地区都可报销,深度治疗需要根据当地政策。建议治疗前先医院收费处。
可能有2-3天的短暂敏感期,使用感牙膏就能缓解。长期来看,治疗反而会降低牙齿敏感概率。
后想说,牙周健康就像植树造林,早期干预事半功倍。与其等到牙齿松动再后悔,不如现在花半小时做个检查。毕竟再好的假牙,也比不上自己的真牙用得舒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