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口腔科:家长必知的5个牙齿护理重点
很多家长次带孩子看牙医时都会惊讶:"乳牙坏了也要补吗?""孩子牙齿不齐这么小就要干预?"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健康编辑,我整理了儿童口腔科医生常提醒家长的5个关键点,用通俗的方式说清楚0-12岁孩子的牙齿养护秘密。
一、别等牙疼才看医生
北京口腔科数据显示,5岁儿童乳牙龋齿率高达70%,很多家长直到孩子喊疼才发现问题。其实从颗乳牙萌出(约6个月)就该开始口腔检查,建议每3-6个月常规检查一次。早期发现的小黑点,可能只需要涂氟就能控制,避免发展到需要根管治疗的程度。
二、乳牙健康影响一生
"反正要换牙"的观念会让很多孩子错过佳治疗期。乳牙蛀得太深会导致恒牙胚发育不良,提前脱落的乳牙可能让恒牙"迷路"(萌出位置异常)。曾有个7岁患儿因乳磨牙早失,导致六龄齿前移,后续需要正畸治疗才能咬合功能。
三、刷牙技术比牙膏更重要
儿童口腔科医生建议:3岁以下用米粒大小含氟牙膏,6岁前家长要帮助刷牙。关键是要掌握"画圈刷法"——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度水平颤动,每个牙面刷8-10次。比起高价牙膏,每天早晚各刷一次、每次2分钟更重要。
四、这些症状要警惕
- 乳牙滞留:恒牙已萌出乳牙未掉,超过2周需拔除
- 地包天:下牙包住上牙,3-5岁是佳矫正期
- 睡觉磨牙:可能是咬合异常或肠道寄生虫
- 牙齿发黑:不一定是蛀牙,也可能是色素沉着
五、预防比治疗更轻松
窝沟封闭(6-8岁做合适)能降低80%后牙龋齿风险,全口涂氟每年2-4次可使龋齿发生率下降40%。要注意的是,哪怕做了这些防护,仍然需要保持良好的刷牙习惯。
后提醒家长:尽量选择专门的儿童口腔科就诊,因为儿童牙椅更小巧,医生擅长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沟通,治疗时还会采用"告诉-演示-操作"的分步引导法,减轻孩子的恐惧心理。
孩子的牙齿健康需要家长早期关注,建立科学的口腔护理习惯。如果发现异常,建议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的儿童口腔科就诊,越早干预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