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几天在小区遛弯,听到几位家长在讨论孩子牙齿问题。有个妈妈着急地说自家孩子六岁就开始换牙,担心是不是太早了。另一个家长则抱怨孩子不爱刷牙,后槽牙已经出现黑点。作为在牙科领域工作多年的小编,今天就想和大家儿童牙科的那些事。
记得我接触过一个七岁的小患者,因为长期吮吸手指导致上前牙突出。家长起初觉得孩子还小没必要干预,后来发现孩子越来越不爱笑,在学校还被同学取笑"龅牙妹"。经过儿童牙科医生的系疗,现在孩子不仅牙齿整齐了,性格也开朗很多。这个让我深刻体会到,儿童牙齿健康不仅关系外貌,更影响心理健康。

孩子的牙齿发育就像爬楼梯,需要一步步来。通常6个月左右萌出颗乳牙,2岁半到3岁乳牙基本长齐。这个阶段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流口水增多,喜欢咬东西,这都是正常现象。到了6-7岁,孩子开始换牙,这个过程会持续到12岁左右。
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换牙期牙齿参差不齐就很焦虑,其实大部分属于正常现象。随着颌骨发育和后续恒牙萌出,多数牙齿不齐会自行改善。不过如果出现地包天、龅牙等情况,就需要及时儿童牙科医生。

在日常接诊中,我发现很多家长往往等到孩子喊牙疼才来就医。其实有些牙齿问题早发现早干预,能省去后续很多麻烦。
婴幼儿期常见的要数奶瓶龋。有些孩子习惯含着奶瓶睡觉,奶粉中的糖分长时间附着在牙齿表面,容易导致门牙大面积蛀牙。建议家长在孩子喝完奶后喂些清水,并尽早培养刷牙习惯。
3-6岁的孩子则容易出现蛀牙。很多家长觉得乳牙反正要换,蛀了没关系。实际上乳牙蛀牙会影响恒牙发育,甚导致恒牙排列不齐。我见过一个五岁孩子因为蛀牙导致恒牙胚感染,不得不进行复杂治疗。
学龄期孩子常见牙齿排列问题。这个阶段如果发现孩子有咬唇、吐舌、口呼吸等不良习惯,要及时纠正。这些习惯会影响颌面正常发育,导致牙齿排列异常。

保护孩子牙齿其实并不复杂,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。从颗乳牙萌出就要开始清洁,可以用指套牙刷或干净纱布擦拭牙齿表面。两岁后可以教孩子自己刷牙,但家长要在旁,确保每个牙面都刷到。
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控制甜食摄入频率。比起吃糖的数量,吃糖的次数对牙齿伤害更大。建议集中时间吃甜食,吃完及时漱口。另外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,有助于清洁牙齿表面。
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。建议孩子一岁左右进行次口腔检查,之后每半年检查一次。通过定期检查,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,还能根据孩子情况个性化防护建议,比如窝沟封闭、涂氟等。

很多家长头疼孩子害怕看牙。其实消除孩子看牙恐惧有技巧。次看牙好选择简单的检查,让孩子建立良好印象。平时可以通过绘本、角色扮演等方式,让孩子了解看牙过程。
在选择医疗机构时,建议选择专门的儿童牙科。这些地方通常有适合孩子的就诊环境,医生也更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。就诊时间好选在孩子精神状态好的时段,避免疲惫时就诊。
现在很多儿童牙科采用行为诱导方法,通过鼓励、分散注意力等方式帮助孩子配合治疗。对于特别恐惧或需要复杂治疗的孩子,也可以选择舒适化治疗方式。
孩子的牙齿健康需要家长、医生和孩子共同努力。作为家长,既要重视孩子的牙齿健康,也不必过度焦虑。遇到不确定的情况,及时儿童牙科医生是明智的选择。毕竟,一口好牙不仅是健康的基石,也是孩子自信笑容的来源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,牙齿发育也有自己的节奏。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护理,在指导下干预。相信在悉心呵护下,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美丽的笑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