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牙时牙龈出血、口腔异味难消、牙齿莫名松动……这些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信号!据统计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超80%,但多数人直到牙齿松动才就医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告诉你关于牙周病的防治知识。
早期牙周病往往不痛不痒,但身体会给出这些提示:晨起口腔发黏、刷牙出血(尤其吃硬物时更明显)、牙龈颜色变深红、牙齿缝隙变大。若发展到中晚期,还会出现牙龈萎缩、牙齿移位、咀嚼无力等症状。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就像定期体检一样简单。
很多人误会是"上火"导致牙龈问题,其实牙菌斑钙化形成的牙结石才是元凶。它会像水泥一样包裹牙根,刺激牙龈发炎化脓。即使每天认真刷牙,也难清除牙龈下的结石,这就是为什么牙医总是强调洗牙的重要性。
1. 清洁:每年1-2次超声波洗牙能清除95%以上牙结石,过程就像用高频震动牙刷轻轻震落牙石,全程约40分钟。对于较的牙周炎,可能需要进行龈下刮治。
2. 日常护理: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缝刷,巴氏刷牙法(45度角震颤刷牙龈缘)比横着刷更有效。牙线使用率在我国不足10%,但确实是清洁牙缝的佳选择。
3. 及时修复:缺失牙齿会导致邻牙倾斜、对颌牙伸长,加重牙周负担。建议缺牙后3-6个月内进行修复,假牙也要定期调整避免牙龈。
误区一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
牙缝本就是被牙结石填满的,清除后暴露出真实情况。就像搬家后清走垃圾,房间不会因此变小。
误区二:牙龈出血不能继续刷牙
越是出血越要坚持轻柔清洁,这就像伤口结痂前需要保持清洁一样。选择含亚锡氟化物的牙膏有助于止血。
误区三:年纪大了掉牙是正常的
牙齿脱落多由长期牙周病导致。维护得当,80岁保留20颗健康牙齿完全可能。
孕妇因激素变化更易患妊娠期龈炎,建议备孕时就做好口腔检查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,牙周炎进展会加快2-3倍。正畸人群要特别加强邻面清洁,避免托槽周围菌斑堆积。
记住:牙周病是慢性病,治疗就像控制高血压需要长期管理。从今天开始,给牙齿做个检查,别等到"老掉牙"才后悔。良好的口腔习惯,才是性价比高的"减龄术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