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口腔问题,但它却可能悄悄影响你的牙齿健康。简单来说,牙周病是指牙齿周围组织(比如牙龈、牙槽骨)发生的炎症或病变。早期可能只是牙龈红肿、刷牙出血,但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
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下面这些情况,就要警惕牙周病了: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、口腔异味明显、牙龈红肿或退缩、牙齿松动、咬东西时感觉无力。这些症状可能不会同时出现,但如果持续存在,建议尽快找医生检查。
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。食物残渣在牙齿表面堆积形成牙菌斑,时间长了会变成牙结石,刺激牙龈发炎。另外,抽烟、长期压力大、糖尿病等慢性病也会增加患病风险。
以下几类人尤其要注意:长期不洗牙的人、吸烟者、孕妇(激素变化容易引发牙龈炎)、中老年人(牙龈组织自然退化)、有家族遗传史的人。如果你属于这些群体,更得关注牙齿健康。
很多人以为牙龈出血是"上火",喝点凉茶就好,这是误区。牙周病不会自愈,拖延治疗只会让问题更。治疗通常分几步:
首先是基础治疗,包括洗牙清除牙结石、牙根平整术(清理牙根表面的细菌)。中度以上的牙周病可能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或激光辅助杀菌。特别的病例,可能要做牙龈手术或骨移植来修复受损组织。
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,一般每3-6个月要做一次清洁,同时必须改善日常护理方法,否则很容易复发。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。做好下面几点能大大降低患病风险: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,要使用牙线清理牙缝(这点很多人都忽略了);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;戒烟或减少吸烟;控制血糖(糖尿病患者更易得牙周病)。
选对工具也很关键:用软毛牙刷、含氟牙膏,牙缝大的可以用牙缝刷。刷牙方法要注意,推荐巴氏刷牙法,不要横着用力刷,那样反而会伤害牙龈。
很多人对牙周病存在错误认识:比如认为"牙齿松动是年纪大了自然现象"——其实只要治疗得当,很多松动的牙齿是可以保留的;还有人觉得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,其实牙缝是因为原先被牙结石填满,清理后才显露出来。
另一个常见误区是认为"治疗一次就能好"。牙周病是慢性病,需要长期维护,就像高血压需要持续控制一样。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才能有效防止复发。
当出现刷牙出血、牙龈肿痛等症状超过一周时,就应该预约牙医了。如果已经发现牙齿松动、牙龈明显退缩,更要尽快就诊。早期治疗不仅好,花费也少得多。
建议35岁以上人群即使没有症状,也该每年做一次牙周检查。很多轻度牙周病没有明显不适,但医生通过检查能及早发现问题。
记住,健康的牙齿是生活质量的重要。养成好的口腔护理习惯,定期检查,就能远离牙周病的困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