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在正畸科门诊遇到不少的患者,句话就问:"医生,做矫正是不是必须拔牙?"很多人对牙齿矫正存在误解,认为拔牙是必经步骤。今天我们就来正畸治疗的那些事儿,帮你消除顾虑。
牙齿矫正是否拔牙,取决于口腔实际情况。当牙弓长度不足以容纳所有牙齿时,拔牙可以为牙齿创造空间。比如牙齿拥挤、前突(俗称"龅牙")等情况,拔牙矫治能获得更好的面部比例和咬合关系。但要注意,并非所有都需要拔牙,约30%-40%的患者通过片切或扩弓就能达到理想。
对于轻度拥挤的患者,医生可能会选择这些方法:一是邻面去釉(片切),在牙齿间磨出0.2-0.5mm缝隙;二是佩戴扩弓器,尤其适合青少年颌骨发育期;三是推磨牙向后,利用智齿拔除后的空间。具体方案需要正畸医生通过X光片、牙模等检查后制定。
现在主流的矫治器分为三类:金属托槽、陶瓷托槽和隐形牙套。金属托槽性价比高,矫正效率快;陶瓷托槽美观度更好;隐形牙套几乎看不见,但需要患者高度配合。要注意的是,矫正主要取决于医生技术,不要盲目追求价格或外观。
经常有三十多岁的患者问:"我这个年龄整牙会不会太晚?"其实牙齿不受年龄限制,只要牙周健康,60岁也能矫正。不过成年人颌骨已定型,矫正时间可能比青少年长3-6个月,更需要定期复诊。近几年正畸科接诊的患者比例已超过40%,年龄大的有58岁。
戴上矫治器后,护理变得格外重要。建议使用正畸专用牙刷和冲牙器清洁食物残渣,避免托槽周围脱矿形成白斑。硬、黏的食物要少吃,防止托槽脱落。每次复诊后牙齿会有2-3天酸胀感,这是正常现象,可以吃些软质食物缓解。
拆除矫治器只是完成了一半治疗。牙齿有记忆性,需要通过保持器巩固。年需全天佩戴(吃饭除外),第二年逐渐改为夜间佩戴。临床数据显示,不按要求戴保持器的患者,5年内复发率高达80%。
建议优先考虑医院正畸科或专科机构,查看医生是否具备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(COS)会员资格。面诊时注意两点:一看医生是否亲自检查口腔状况,二看方案是否包含多种可行性分析。记住,"不拔牙"或""的反而需要警惕。
牙齿矫正是个系统工程,每个人的治疗方案都是个性化的。如果你有牙齿排列问题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正畸科面诊,越早干预往往越好。下次我们会详细讲解不同错颌畸形的矫正时机,欢迎持续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