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牙齿疼到睡不着觉、喝凉水都像时,很多人的反应是"要不要拔牙"。其实,牙医往往会给出另一个建议——根管治疗。这个被称为"救牙手术"的治疗方式,到底是怎么回事?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把大家关心的问题一次讲清楚。
如果把牙齿比作一座房子,牙髓就是藏在墙里的电线。当蛀牙、外伤或隐裂导致细菌入侵牙髓,就会引发剧烈疼痛。这时候只有两个选择:要么拔掉整颗牙,要么通过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,保住天然牙。相比拔牙后需要种牙或镶牙,根管治疗能保留80%以上的牙齿功能,这才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。
很多人听到"钻牙"就腿软,其实现代牙科早已不是当年的体验。治疗前会先打麻药,整个过程就像在牙椅上睡了一觉。医生会先用橡皮障隔离牙齿,防止唾液污染,然后用精密器械清理感染的牙髓,消毒后再用生物材料严密填充根管。一般需要1-3次就诊,期间可能会拍2-3次小牙片确认。现在的显微根管技术,连头发丝细的根管都能处理得干干净净。
这是患者问得多的问题。做过根管治疗的牙齿,就像摘除神经的树——虽然失去活力,但树干依然牢固。只要及时做牙冠保护,避免咬硬物,用上十年二十年很常见。关键是要选择有资质的牙医,确保根管充填到位。治疗后定期拍片复查,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补救。
有人说"治疗时疼就是医生技术差",其实急性炎症期治疗确实会有不适感;还有人说"做完治疗牙齿会变脆",其实是未做牙冠保护导致的;更有人以为"不疼就不用治",结果感染扩散导致颌骨囊肿。记住:牙髓炎就像哑巴吵架,等听到"动静"时往往已经晚了。
当出现这些信号就要警惕了:喝冷热水疼痛持续10秒以上、夜间自发疼痛、咬合时钝痛、牙龈起脓包。但终要靠牙医用探诊、叩诊和X光片综合判断。有些慢性牙髓炎甚没有明显症状,这就是为什么每年要洗牙检查的原因。
根管治疗不是终点站。临时补牙材料脱落要及时复诊,避免细菌再次入侵;1-2周内不要用患牙咬硬糖、坚果;做完牙冠后仍需每天刷牙使用牙线。重要的是:治疗后如果出现持续胀痛、咬合不适,要立即医生检查,这可能是需要调整咬合或二次治疗的信号。
同样的治疗,不同医生做出来的可能天差地别。建议关注三点:是否使用橡皮障隔离(防止感染)、有没有显微镜辅助(提高度)、是否会建议拍术后X光片(确保治疗)。可以礼貌询问医生每年的治疗量,的医生处理复杂根管更有把握。
牙齿是消耗品,且用且珍惜。与其等到需要根管治疗时才重视,不如每天认真刷牙、定期洗牙检查。如果已经出现牙疼症状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越早治疗越能保留更多健康牙体组织。记住,现代牙科技术早已让"看牙恐惧"成为过去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