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拔牙,很多人反应是“疼不疼”“会不会肿”。但其实,拔牙远不止这么简单。作为一项常见的口腔治疗,它关系到术后、口腔健康甚整体咬合功能。今天,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拔牙那些真正需要注意的事。
不是所有坏牙都需要拔除。但遇到以下情况,医生通常会建议拔牙:
- 智齿反复发炎:横着长的智齿容易塞食物残渣,引发冠周炎,疼起来连嘴都张不开。
- 龋坏:牙齿烂到只剩残根,连根管治疗都救不回来。
- 牙齿松动以上:牙周病晚期,牙齿已经摇摇欲坠,留着反而影响邻牙。
- 正畸需要:牙齿拥挤时,可能需要拔掉1-2颗牙腾出空间。
现代牙科技术早已让拔牙过程轻松许多。现在的麻醉剂起效快,注射时像被蚂蚁叮一下,术中基本感受不到疼痛。复杂牙(比如埋伏智齿)可能会用到微创器械分牙取出,创伤更小。怕疼的人还可以选择镇静,全程清醒但放松。
误区1:“拔牙伤脑子”
纯属谣言!牙齿和大脑之间隔着颌骨,操作不会影响神经。
误区2:“上午拔牙出血少”
出血量与时间无关,关键看凝血功能。高血压患者需控制好血压再拔牙。
误区3:“棉花咬越久越好”
咬棉球30-40分钟足够,超过1小时反而容易感染。
术后24小时是关键期:
- 止血:轻微渗血是正常的,大量出血要立刻回诊。
- 饮食:2小时后可吃温凉流食,别用吸管吮吸。
- 清洁:24小时内别漱口,第二天开始用盐水轻轻含漱。
- 肿胀:48小时内冰敷,第三天热敷帮助消肿。
以下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:
✔ 有心脏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
✔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抗凝血药
✔ 女性妊娠期或期
✔ 近期做过放疗化疗
后提醒:拔牙虽是常规操作,但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。路边摊没有无菌环境,万一感染或伤到神经,后果可能很。记住,你的每一颗牙齿都值得认真对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