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夜被牙痛惊醒,或是吃饭时突然疼到说不出话?这种折磨很多人都经历过。牙痛虽然不是大病,但疼起来真要命。今天我们就来如何科学应对牙痛,既不用硬扛,也不用病急乱投医。
牙齿疼痛通常有几种常见原因:蛀牙发展到牙神经、牙龈发炎、智齿生长、牙齿隐裂等。冷热刺激痛可能是龋齿,自发性的跳痛多半是牙髓炎,咬合痛则要考虑根尖周炎。了解疼痛类型,才能更好对症处理。
当牙痛突然发作时,可以试试这些方法:用温盐水漱口,既能杀菌又能缓解肿胀;冰敷疼痛部位的面颊,每次15分钟;生姜片含在痛处,其中的姜烯酚有镇痛作用。但要注意,这些方法只能暂时缓解,不能替代治疗。
布洛芬这类非甾体药对牙痛较好,既能止痛又能。但胃不好的人要谨慎,好医生。很多人犯的错是把止痛药直接放在牙面上,这反而会灼伤口腔黏膜。记住,吃药治标不治本,缓解后还是要及时就医。
如果出现面部肿胀、发热、张口困难,或者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,千万别拖。儿童牙齿疼痛更要及时就医。有些的牙周脓肿可能危及生命,拖延治疗可能导致感染扩散。
预防牙痛其实很简单:每天刷牙两次,每次少2分钟;使用牙线清洁牙缝;每半年洗一次牙。特别提醒爱吃甜食的朋友,吃完要及时漱口。这些小习惯能避免80%的牙齿问题。
提前记录疼痛特点: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?对冷热是否敏感?近是否有外伤?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更快确诊。如果是次就诊,建议带上之前的牙科检查资料。害怕看牙的朋友可以请家人陪同。
补牙或根管治疗后,24小时内避免用患侧咀嚼。如果做了拔牙手术,要按医嘱咬紧棉球,当天不要漱口。保持口腔清洁很重要,但要注意动作轻柔。有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复诊。
很多人觉得"牙疼不是病",这是大错特错。还有人认为"牙痛时不能刷牙",其实保持清洁反而有助于。另外,偏方如含白酒、塞花椒等不仅无效,还可能加重病情。
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就像我们定期体检一样。早期发现的小问题,治疗起来简单又省钱。等疼得受不了再就医,往往问题已经比较了。
牙齿健康关系着生活质量,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正确处理牙痛问题。记住,及时就医才是解决牙痛的根本方法,别让一时的忍耐造成更大的伤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