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发现孩子总躲着不敢张嘴笑?或是老喊牙疼?很多家长次带孩子看牙医时都会手足无措。作为从业10年的儿童口腔健康顾问,我经常遇到家长问:"儿童口腔科到底看什么病?"今天就用直白的话,说说那些需要及时就医的儿童牙齿问题。
"反正要换牙,不用管"——这个错误观念坑了多少孩子!上周接诊的5岁男孩,就因为乳牙龋坏引发颌面部肿胀。实际上,乳牙要服役6-10年,的蛀牙会导致恒牙胚发育不良。如果发现以下情况,建议立即就诊:牙齿出现黑点或黑洞、进食时突然哭闹、牙龈鼓包流脓。特别提醒:不要等孩子喊疼才就医,那时往往已经伤到牙神经。
很多家长带着七八岁的孩子来问:"新长的门牙怎么像锯齿?"这是正常现象。但出现这些情况要注意:乳牙未掉恒牙已萌出(双排牙)、地包天、明显牙缝过大。建议7岁做次正畸检查,像功能性矫正器这类早期干预,往往能避免后续拔牙矫正。
在门诊经常被问到的两个项目。简单说:涂氟就像给牙齿穿防弹衣,建议3岁开始每半年一次;窝沟封闭是给磨牙上的沟槽填保护层,6-8岁做恒磨牙,11-13岁做第二恒磨牙。注意!刚做完当天别让孩子咬硬糖或黏性食物。
孩子哭闹不张嘴太常见了。分享几个实用方法:就诊前用动画片模拟看牙过程(推荐《小猪佩奇看牙医》);避免说"别怕、不疼"这类暗示性语言;准备小奖励但不要提前许诺;关键是家长要保持轻松——孩子的恐惧往往来自大人的紧张情绪。
见过太多孩子因为刷牙敷衍遭罪。正确做法是:3岁前家长帮忙刷,6岁前刷,早晚各一次,每次3分钟。牙刷时注意:刷头要小(两颗牙大小)、刷毛要软。还有家长容易忽略的牙线使用——当两颗牙有接触时就要开始用了,特别是容易塞牙的孩子。
含着奶瓶睡觉(易得奶瓶龋)、把安抚奶嘴蘸蜂蜜、长期用吸管杯喝含糖饮料、咬笔头等异食癖、运动时不戴护齿套。尤其要警惕夜磨牙,长期如此会导致牙齿过度磨损,需要及时干预。
1. 看是否有的儿童诊疗区(减轻恐惧感) 2. 医生是否有耐心与孩子沟通的能力 3. 是否采用儿童专用器械(比如迷你牙钻)。特别建议就诊选择非治疗性检查,让孩子先熟悉环境。
后提醒家长:每3-6个月带孩子做常规口腔检查,就像定期体检一样重要。做好预防工作,能让孩子少受很多治疗之苦。如果觉得有用,欢迎转发给更多需要的家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