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过刷牙时牙龈出血的经历?或是偶尔感觉牙齿有些松动?这些看似小问题,很可能就是牙周病发出的预警信号。作为口腔健康的"隐形",牙周病在我国成年人中的患病率高达90%,但真正重视它的人却少之又少。
简单来说,牙周病就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。刚开始可能只是牙龈发红出血,如果不及时处理,炎症会逐渐向深层蔓延,终导致牙槽骨吸收、牙齿松动甚脱落。许多人都误以为这是"上火"或"年纪大了自然现象",结果耽误了佳治疗时机。
1. 牙龈炎阶段:刷牙时出血是典型表现,牙龈边缘红肿,这时通过洁牙就能有效控制。 2. 早期牙周炎:出现口臭、牙龈萎缩,牙周袋深度超过3mm,需要做系统牙周治疗。 3. 中期牙周炎:牙齿开始敏感,咬东西使不上劲,X光片能看到明显骨吸收。 4. 晚期牙周炎:牙齿松动移位,甚自行脱落,此时往往需要拔牙后做修复治疗。
• 长期吸烟的人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的3倍 •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重度牙周炎 • 孕期激素变化会加重牙龈炎症 • 牙齿排列不齐清洁困难者 • 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
正确的刷牙方法比牙膏选择更重要:建议使用巴氏刷牙法,每天少刷两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。很多人习惯的横向刷牙反而会损伤牙龈。 牙线比牙签更科学:牙缝清洁要用牙线而非牙签,既能清除残渣又不会撑大牙缝。 定期洗牙不是消费:即使认真刷牙,每年也需要1-2次洁牙清除牙结石。 警惕这些危险信号:持续口臭、牙龈萎缩、牙齿敏感都该及时就诊。 全身健康密切相关:控制好血糖、血压,戒烟限酒对牙周健康同样重要。
根据病情程度,牙周治疗通常分为几个阶段:基础治疗包括洁治、刮治和根面平整;中重度可能需要牙周手术;对于已经松动的牙齿,松牙固定术能延长使用寿命;骨缺损病例,引导骨再生术是较新的治疗手段。需要强调的是,牙周治疗是个系统过程,需要患者定期复查维护。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:其实牙缝本来就存在,只是之前被牙结石填满了。 "治疗一次就能":牙周病需要终身维护,就像高血压需要持续管理。 "牙齿不疼就不用治":等出现疼痛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。 "偏方比正规治疗有效":某些漱口可能暂时缓解症状,但治标不治本。
孕妇要特别注意孕中期(4-6个月)是相对的牙周治疗窗口期。青少年正畸患者更要重视牙周维护,否则容易在矫正过程中出现牙龈问题。老年人佩戴假牙的,每天要取出清洁,避免基牙发生牙周病变。
记住,牙周健康不是小事。它不仅是保护牙齿的基础,新研究还发现牙周炎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并发症等风险。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再简单归咎于"上火",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,才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