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,但现实中,不少孩子因为龋齿、牙齿不齐等问题早早地走进了牙科诊所。儿童口腔科作为专门针对0-18岁孩子的牙科分支,不仅解决牙齿问题,更关注孩子的心理体验和长期口腔健康。今天,我们就来儿童口腔科的那些事儿。
普通牙科和儿童口腔的区别在于性。儿童牙齿和不同,乳牙更脆弱,恒牙正在发育,治疗方式也有差异。的儿童牙医会使用适合孩子的器械,诊室环境也更轻松,比如墙上贴满卡通图案,医生会耐心地用“小虫子”“牙齿的房子”等比喻让孩子放下戒备。
很多家长觉得“乳牙坏了没关系,反正要换”,这是误区。乳牙问题可能影响恒牙发育,甚导致颌骨变形。比如一颗龋坏的乳牙可能让相邻牙齿倾斜,将来恒牙就没位置正常萌出。数据显示,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超过70%,但就诊率不足30%,这个差距需要家长重视。
龋齿是常见的问题。孩子爱吃甜食,刷牙不,牙齿表面容易形成蛀斑。早期只是小白点,慢慢变成黑洞,这时候孩子可能会喊牙疼。预防龋齿,除了控制甜食,每3-6个月涂氟一次是有效手段,氟就像给牙齿穿上防护衣。
牙齿不齐也困扰很多家庭。咬铅笔、吮手指这些习惯可能导致“地包天”或龅牙。通常建议7岁左右做次正畸检查,有些问题越早干预越好。现在有隐形牙套、舌侧矫治器等更适合孩子的选择。
还有一类是外伤。孩子跑跳多,摔倒磕到牙齿很常见。如果整颗牙脱落,要马上捡起(捏住牙冠别碰牙根),用牛奶或生理盐水浸泡,30分钟内赶到医院,有大概率能种回去。
次看牙好选在3岁前,这时候一般只是简单检查,让孩子熟悉环境。如果次就诊就是治牙,容易留下恐惧印象。家长可以提前做这些准备:
1. 用绘本或动画片讲解看牙过程,比如《鳄鱼怕怕牙医怕怕》就是的引导素材。
2. 避免说“别怕”“不疼”这类暗示性语言,可以说“医生会数数你的小牙齿”。
3. 早上就诊更好,孩子情绪和配合度较高。
4. 带上孩子喜欢的玩具或毯子,增加感。
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,这些习惯要从小培养:
- 出颗牙就开始刷牙,3岁前用米粒大小含氟牙膏,之后豌豆大小
- 每天刷牙两次,家长要帮刷到7-8岁,之后到10岁
- 少吃黏性糖果,吃完及时漱口
- 定期检查,就像打疫苗一样列入健康计划
儿童口腔科医生不仅是牙医,更是健康教育的伙伴。北京某医院儿童牙科医生说过:“我们治的不只是牙,是孩子的未来。”一口好牙关系到咀嚼功能、面部发育甚自信心,这份健康礼物,值得每位家长为孩子用心准备。
如果发现孩子有磨牙、拒绝吃硬物、经常托腮等情况,建议尽早到儿童口腔科检查。记住,预防性护理永远比紧急治疗更轻松、更经济。孩子的笑容,值得我们用守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