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开始牙疼、补牙,而有些人六七十岁还能拥有一口好牙?其实,牙齿的寿命程度上取决于日常的口腔预防保健。今天,我们就来那些简单却容易被忽视的口腔护理习惯,帮你远离牙医的“钻头恐惧”。
每天早上匆匆刷两下牙齿就出门?这样的清洁可能连50%都达不到。正确的刷牙需要做到: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45度角对准牙龈沟,每次少2分钟,早晚各一次。别忘了,晚上刷牙比早上更重要——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,细菌更容易繁殖。
很多人习惯横向用力“拉锯式”刷牙,这反而会磨损牙颈部导致敏感。试试“巴氏刷牙法”:小幅震颤清洁每颗牙齿的三个面。如果觉得手动牙刷难以掌握,电动牙刷是不错的选择,它的高频震动能更有效清除牙菌斑。
即便认真的刷牙也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牙齿邻接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要靠牙线解决。听到牙线“吱吱”摩擦牙齿的声音?那正是它在工作的证明。如果觉得传统牙线操作困难,可以尝试牙线棒或冲牙器,尤其是矫正牙齿或牙缝较大的人群。
记住:牙龈出血不是不用牙线的理由,反而是牙龈发炎的信号。坚持使用1-2周后,出血情况通常会明显改善。如果持续出血,建议及时就诊检查。
超市货架上五颜六色的漱口水让人眼花缭乱,但并非所有产品都适合日常使用。含酒精的漱口水可能引起口腔干燥,微生态平衡;而抑菌型漱口水长期使用可能造成菌群失调。普通人选择含氟的保健型漱口水即可,每天1-2次,每次含漱30秒。
特别提醒:漱口水不能代替刷牙!它就像扫地后的拖地步骤,只能辅助清洁口腔环境。
很多口腔疾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,等感觉到疼痛时往往已经需要复杂治疗。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洗一次牙。洗牙不是美白手段,而是清除顽固牙结石的必要措施。很多人担心洗牙会损伤牙齿,其实规范操作下,洗牙对牙齿的损伤微乎其微。
对于儿童,建议颗乳牙萌出后就开始定期检查,3岁左右可以尝试涂氟,6-8岁做窝沟封闭。这些预防措施的花费,可能不及将来补牙费用的十分之一。
碳酸饮料、果汁中的酸性物质会软化牙釉质,喝完不要立即刷牙,先用清水漱口等待30分钟。零食选择上,粘性大的软糖比硬糖更伤牙——它们会长时间粘附在牙面。多吃富含钙磷的乳制品、坚果,以及需要咀嚼的粗纤维食物,能帮助清洁牙面并促进颌骨发育。
吸烟者要特别注意:烟草不仅会让牙齿变黄,还会导致牙龈血管收缩,掩盖牙龈出血症状,延误牙周病发现。
儿童期:刷牙7-8岁,避免奶瓶龋;孕产妇:激素变化易引发牙龈炎,要加强清洁;老年人:假牙也要每天清洁,注意根面龋预防。
口腔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而是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。从今天开始,给自己定个小目标:认真使用一次牙线,或者预约一次拖延已久的洗牙。你的牙齿,值得这样的关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