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喝冰咖啡突然牙根一酸,照镜子发现黑线已经爬到牙缝——很多人都是这样发现自己需要补牙的。作为在口腔科见过上千例补牙的从业者,今天就用直白的大实话,说说关于补牙那些没人细讲的事。
"钻头声响起来的时候,我指甲都快掐进扶手了..."这是很多人对补牙的想象。其实现在正规机构早就升级了操作,就像我常对患者说的:"洗牙的酸胀感都比补牙明显"。进口的微量麻醉凝胶涂上去,磨蛀牙时顶多觉得有东西在轻轻刮蹭。倒是拖着不补的,等伤到牙神经就得做根管治疗,那才是真的受罪。
1. 吃甜食后持续酸胀超过30秒
2. 牙缝卡食物频率明显增加
3. 对着光源能看到牙齿透黑线
4. 刷牙时某个位置反复出血
5. 以前补过的材料边缘发黄
特别提醒爱吃火锅的年轻人,忽冷忽热容易让隐蔽的蛀牙现形。上周有个95后姑娘就是吃完毛肚喝冰饮,才发现大牙侧面已经蛀出个小坑。
现在主流的有三种材料:
• 树脂材料:像3000块的安卓机,性价比高但用久了可能微黄,适合后牙
• 玻璃:类似老人机,防蛀性强但美观度一般,适合儿童乳牙
• 瓷嵌体:相当于iPhone pro,牢固又自然,前牙修复
别听人忽悠"贵的就是好的",门牙用树脂照样能补到看不出痕迹,关键看医生技术。我们科室给电视台主持人补的树脂牙,镜头特写都找不出破绽。
刚补完牙那两天,有个细节特别重要——别用牙线!新补的材料需要24小时完全固化,用力拉扯可能导致边缘微渗漏。建议备点含氟漱口水,吃过东西就含一会儿。还有喝奶茶的吸管要换到健康的一侧,我见过有人用新补的牙咬珍珠,直接把材料硌出凹痕的。
同样大小的蛀牙,在不同机构报价能从200到2000不等。区别主要在这几点:
• 是否使用橡皮障隔离唾液(防污染必备)
• 有没有用咬合纸调试高低(避免补完牙)
• 是否包含三个月内的抛光(防色素沉积)
建议直接问清"后到我手里要付多少",很多只是基础操作费。
后一次补牙时,医生看着我的牙片直摇头:"再晚两个月就要根管治疗了"。原来我总把牙齿敏感当上火,喝凉茶硬扛,结果蛀洞都快碰到牙神经了。现在养成了对着浴室强光每月自检的习惯,毕竟比起花20分钟补牙,谁都不想体验3次根管治疗的折磨。
其实牙齿就像汽车轮胎,定期检查才能避免半路抛锚。下次发现牙齿有状况,别学我硬撑,早处理真的能省下好几千治疗费。如果拿不准要不要补,拍个局部牙片也就几十块,这钱比日后修牙神经值当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