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带家人去检查牙齿,发现后槽牙有的缺损。当时医生建议做牙齿修复,但听到要磨牙、做牙冠,我心里直打鼓——这些操作会不会伤害牙齿?现在做完修复三个月,我把从医院那里问来的真实情况整理出来,希望帮到同样纠结的朋友。
很多人以为只有牙齿缺了一块才需要修复,其实下面这些情况都可能需要:
1. 牙齿缺损超过1/3,特别是靠近牙龈的部位
2. 做过根管治疗的牙齿(这类牙齿会变脆)
3. 长期使用的补牙材料出现老化、脱落
4. 牙齿变色影响美观
5. 牙齿天生形态异常影响咬合
要注意的是,如果只是轻微龋齿或者小范围缺损,其实简单补牙就够了,不需要过度治疗。
现在主流的修复方式各有特点:
树脂补牙:适合小范围缺损,价格在200-800元,缺点是容易染色,强度一般。
烤瓷牙冠:适合中等以上缺损,价格1500-4000元,需要磨除部分牙体。
全瓷牙冠:前牙修复,价格3000-8000元,透光性和真牙接近。
去年有个患者为了省钱选了便宜的金属冠,结果牙龈发黑还引起过敏,后不得不拆掉重做。所以选择修复材料一定要考虑生物相容性。
1. 不是所有缺损都需要立即修复,小于2mm的浅表缺损可以先观察
2. 做过根管治疗的牙齿建议3个月内做冠修复,否则容易劈裂
3. 后牙修复优先考虑强度,前牙修复要兼顾美观
4. 牙龈萎缩患者做修复体要特别注重边缘密合度
5. 糖尿病患者的修复周期要比普通人长1-2周
我同事就遇到过这种情况:医生没检查牙龈状况就直接做修复体,结果装完才说牙龈发炎需要先治疗,白白多花了两千块。
看三个关键点:
首先看医生是否具备口腔修复学专科资质,普通全科医生和的修复专科医生操作水平差距。
其次观察诊疗流程,正规操作应该包括:口腔检查、拍片评估、咬模分析、临时冠试戴等步骤。那种看一眼就直接让交钱的要警惕。
后看修复体质保期,正规机构会对修复体1-2年质保。记得要保存好病历和收费凭证。
刚做完修复的7天内要特别注意:
• 避免吃、过黏的食物
• 使用牙线要特别小心
• 出现轻微敏感属于正常现象
• 刷牙要避开修复体边缘
• 发现咬合异常要立即复诊调整
我姑妈去年做完全瓷冠后,第三天就啃螃蟹导致修复体崩瓷。后来医生告诉她,再好的修复材料也需要适应期,前两周都要避免用力咀嚼。
牙齿修复不是一劳永逸的事,平均每5-8年就需要检查评估。建议大家每半年洗牙时顺便检查现有修复体的状况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,这样才能让修复更持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