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牙龈出血只是“上火”,刷牙时发现血迹也不当回事。殊不知,这可能是牙周炎发出的求救信号。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编辑,我见过太多人因忽视早期症状,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今天我们就来牙周治疗的重要性,以及如何科学应对。
牙周病分为牙龈炎和牙周炎两个阶段。初期只是牙龈红肿、刷牙出血,此时通过洗牙和日常护理就能控制。但如果放任不管,细菌会向深层侵袭,牙槽骨,导致牙齿像没了地基的楼房一样摇摇欲坠。更棘手的是,牙周炎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还存在双向影响关系。
如果你经常遇到以下情况,建议尽快预约牙周检查:晨起口腔黏腻有异味;吃苹果或刷牙时牙龈出血;牙龈从粉红色变成暗红色;牙齿缝变大或牙齿看起来“变长”(其实是牙龈萎缩了)。别等到吃饭时牙齿突然松动才后悔莫及。
1. 基础治疗:洗牙+龈下刮治是“大扫除”,清除牙结石和菌斑,适合轻中度患者,一般需要2-4次复诊。
2. 药物治疗:局部使用抗菌凝胶或含漱液,辅助控制感染。
3. 激光治疗:针对深牙周袋,能杀菌并促进组织修复,期较短。
4. 手术治疗:对于骨缺损者,可能需要植骨或牙龈移植。具体方案需医生评估后制定。
很多人以为洗一次牙就能解决问题,实际上牙周治疗像慢性病管理。急性期约1个月,但维护期可能持续半年到一年,每3-6个月需要复查。就像高血压需要定期测血压一样,牙周健康也需要长期监测。
1. 工具升级:换成小头软毛牙刷,学会使用牙缝刷和冲牙器。
2. 手法改进:用巴氏刷牙法,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,轻轻震颤清洁龈沟。
3. 习惯调整:戒烟限酒,少吃粘性甜食,每年少一次洁牙。
基础洗牙在200-600元区间,龈下刮治按颗收费(约50-150元/颗),激光治疗单次800-2000元。比起晚期需要种牙的费用(单颗近万元),早期干预其实更划算。正规机构会先做检查再报价,警惕引流陷阱。
误区1: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——变大的缝本就是被牙结石占据的位置。
误区2:“治疗一次就能”——定期维护才能控制病情。
误区3:“年纪大了掉牙是正常的”——健康的牙可以陪伴终身。
后提醒:牙周治疗不是美容项目,而是医疗行为。选择机构时重点看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和医生资质,别被过度包装的“网红诊所”迷惑。早发现早治疗,你的牙齿真的能多陪你几十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