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突然一阵酸疼,喝口冰水牙齿像被,半夜疼得睡不着……这些可能都是牙体牙髓病在作祟。作为口腔健康中常见的疾病之一,牙体牙髓病看似不起眼,却可能引发后果。今天我们就用通俗的语言,带你了解这个藏在牙齿里的"隐形"。
简单来说,牙齿从外到内分为三层:外层是坚硬的牙釉质,中间是稍软的牙本质,里面就是充满神经血管的牙髓。当细菌突破外层防御入侵到牙髓时,就会引发炎症反应,这就是牙体牙髓病。就像苹果烂芯会从内部扩散一样,牙髓一旦感染,疼痛就会越来越剧烈。
1. 冷热敏感持续时间超过10秒,喝温水都像在受刑 2. 咬东西时某个牙齿特别"娇气",拒绝承担咀嚼任务 3. 夜深人静时牙齿突然跳痛,止痛药都压不住 4. 牙龈上鼓起小脓包,像长了颗"青春痘" 5. 牙齿莫名变色,从珍珠白变成灰褐色
特别注意:有些慢性牙髓炎可能不痛不痒,但拍片会发现牙根已经发黑,这种情况更需要及时处理。
• 蛀牙不补:90%的牙髓炎都始于小小龋洞,细菌就像拆迁队,从牙釉质一路挖到牙髓 • 牙齿裂缝:吃饭咬到硬物后出现的细微裂痕,会成为细菌高速公路 • 牙周病晚期: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,细菌趁虚而入
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患者补牙后反而更疼,这可能是牙齿发出的后求救信号,说明感染已经到达牙髓,单纯补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
根管治疗:俗称"杀神经",医生会清理感染的牙髓,用特殊材料填充根管。现在的显微根管治疗就像给牙齿做微创手术,能保留更多健康牙体。单根牙通常1次完成,后牙可能需要2-3次。
拔牙:当牙齿破损无法修复时,拔除是后选择。但要记住,拔牙后3-6个月内必须镶牙,否则邻牙会歪斜,对面牙会伸长,引发更多问题。
很多人害怕根管治疗,其实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做到全程基本无感。相比之下,拖延治疗的代价更大——感染可能扩散到颌骨,引发面部肿胀甚全身发热。
做完根管治疗的牙齿就像去了核的枣,虽然还能用但比较脆弱。数据显示: - 不做牙冠保护的根管牙,5年内折断风险高达60% - 及时做全瓷冠保护的牙齿,使用寿命可延长10年以上
所以医生通常会建议:前牙可以考虑树脂修复,后牙好做全冠保护,特别是已经缺损较大的牙齿。
1. 每年少一次口腔检查,小洞早补 2. 使用含氟牙膏,配合牙线清理死角 3. 避免用牙开瓶盖、咬核桃等"硬碰硬"行为 4. 夜磨牙患者建议佩戴咬合垫 5. 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牙龈健康
后提醒大家:牙疼不是病?这种观念早该淘汰了!牙齿问题就像滚雪球,越早处理代价越小。下次牙齿给你发"疼痛信号"时,别再靠止痛药硬扛,及时就医才是明智之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