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拔牙,很多人反应就是"疼"。牙科椅上冰冷的器械、钻头的响声、术后肿胀的脸……这些传统拔牙的刻板印象,让不少人宁愿忍着牙痛也不敢踏进诊室。但现在,一种名为"微创拔牙"的技术正在改变这种情况。
微创拔牙不是简单的"小切口拔牙",而是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。与传统拔牙大的区别在于,它通过精细的器械和数字化辅助手段(如口腔CT),判断牙齿位置和牙根形态,避免盲目敲击和大幅度撬动。牙医会像拆除精密零件一样,逐步松解牙齿与牙槽骨的连接,后完整取出牙齿。
这种技术特别适合三类人群:一是阻生智齿患者,尤其是横着长的"埋伏牙";二是牙根弯曲复杂的患牙;三是对疼痛极度敏感或伴有高血压、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骨质疏松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提前告知医生评估。
实际治疗中,医生会行三维扫描确定牙齿情况,注射麻醉时使用超细针头减轻刺痛感。术中通过微创牙挺轻柔扩张牙周膜间隙,遇到复杂牙根可能配合使用超声骨刀分根,整个过程基本感受不到锤子的震动。大多数患者反映"只有轻微牵拉感",术后2小时就能喝水,3-5天肿胀基本消退。
相比传统方式,微创拔牙的创口通常只有3-5mm,出血量减少60%以上。更关键的是,它大程度保护了周围的健康牙槽骨,为后续种植牙保留更多骨质。有数据显示,采用微创技术的患者,术后干槽症发生率降低不足1%。
常规单颗牙拔除收费在500-1500元之间,复杂病例可能达到2000-3000元。这个差价主要体现在技术难度和仪器损耗上,比如超声骨刀的工作尖使用一次就需更换。建议选择有口腔显微镜等设备的机构,并要求查看灭菌包装的器械。
1. 咬棉球40分钟后轻轻吐出,24小时内不要漱口
2. 吃温凉流食,避免用吸管吮吸
3. 48小时内冰敷,每次不超过15分钟
4. 术后3天避免剧烈运动和热水浴
5. 如果出现跳动性疼痛或发热要及时复诊
现在采用的都是心脏麻醉师参与研发的专用口腔麻醉剂,对心悸等副作用控制得更好。对麻药不耐受的人可以选择计算机控制的麻醉注射仪,它能以0.005毫升/秒的速度给药,几乎感觉不到针头推进。
随着压电骨刀和自体血小板浓缩技术的应用,现在甚能实现"即拔即种"。但要注意,不是所有情况都适合立即种植,需要评估。建议拔牙前就与医生沟通好后续修复方案,做好整体规划。
微创拔牙的普及让牙科治疗不再可怕,但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的医生仍是关键。下次遇到需要拔牙的情况,不妨主动询问医生是否能采用微创方案,你会发现看牙也可以很轻松。